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一位首都医生殉职:最终的生命日记(续1)
设置

一位首都医生殉职:最终的生命日记(续1)(1 / 3)


(萧遥)

(接续)左岸医院通讯员王纬究竟报料了一条什么新闻线索,让吴铭记者打定主意作深度采访?

在王纬引荐下,吴铭见了一位正在左岸医院救治RARS病患、身份特殊的外院医生马雄。他,咋特殊?马雄自我说明,“吴记者,我不是由单位派遣过来支援,而是以铁哥们身份过来救治同事好友。”

好友,救过来了么?

“好惋惜,没有,他永远地去了。”

对不起,我无意中问痛你。

“你是记者,必然会问起这个事,我理解。”

你好友,哪一日走的?

“就是你专访吴憾哭泣被护士赶走的那一天。”

啊?吴铭记者禁不止叫起来,非常讶异。当时,他步出病房之时看到走廊上一个病人被推去急救。原来,染疫殉职的病人就是马雄的好基友。

好友,叫什么名字?

“欧阳伟。”

你,为何找我报道好友呢?

“我看到你关于吴憾医生染疫来龙去脉的特稿报道,反映出一线医生治病却无故被感染的悲情,忒打动人。欧阳伟殉职的事,更值得报道。”

为什么?

“他留下了最后的生命日记,读来让我不得不落泪。”提及最终的日记,马雄医生的眼眶红了,热泪欲滴。

吴铭记者惊讶起来,“啊?欧阳伟留下了生命日记,在哪里?”

“在我宿舍。”

你今天下班,我能去拜读吗?

“可以,随时欢迎!”

由于马雄医生正在隔离病区上班,吴铭记者不便继续耽搁人家,于是两人约定晚上20:30阅览欧阳伟医生最后的日记。

接下来,吴铭记者去探视病人吴憾。吴憾以为他报道结束便不再返回,所以再看到吴铭很高兴。她照旧以微弱的声音表扬他,“吴记者,你报道我的文笔太好了,连我自己都被感动。从你的报道,我家人总算明白了俺患病的经历,我妈为我伤心得还哭了一通呢。”

“吴憾,你好好养病,估计很快就恢复如初,活蹦乱跳。”“你晓得吗?到我们《京西信报》深度报道你的日子,市政府公布的疫情病例总统2000人,全市能查询到的医护人员感染数为250人。你见习的京西一院成为重灾区,98人感染。天晓得,首都疫情还会怎么发展?”

“哇塞,太可怕。老天爷才知道呀,但愿全国疫情早点结束,不要叫更多的人受苦。”

“在左岸医院治疗,你觉得体验如何?”

RARS病毒带给我持续不断地咳嗽,咳得快喘不上气,尽管没有了发烧与濒死感。幸好,身体逐渐恢复,让我没有了恐怖。清醒之后,不再惧怕,倒还升腾起一种从里到外暖烘烘的感觉。左岸医院的体验,真不错!每天早晨醒来,迎接我的是医护人员的鼓励,亲朋好友的慰问短信。一打开收音机,全是“众志成城、共抗RARS”的昂扬声音,听着许多不惧危险救治病人、不计报酬互帮互爱的抗疫新闻,比如出租车司机义务接送白衣天使,我感觉好像生活在美梦里。可是,有个现象蛮奇怪,“4月中旬之前,中央和市两级的各种传媒咋没有报道首都疫情呢?我记得,到我不知不觉感染的日子,还有媒体叫广大市民不用戴口罩。”

说着无意,听者有心。吴铭记者虽然知道吴憾不是责备自己,但作为一名首都新闻工作者,听来总是感到脸皮火辣辣。他不方便道明个中缘故,为个别低劣的本市媒体痛感羞耻,只得忍气吞声吃哑巴亏。“吴憾,你不用左思右想,安心养病。我祝你早日康复,再见!”

听着吴憾并非故意责备首都新闻界的不作为甚至虚假报道,脸皮稍薄的吴铭记者不好意思再待在左岸医院,回到临时住处。他,坐等今晚去浏览欧阳伟医生最终的生命日记。19:30,吴铭记者乘拍档黄浩记者的小车前往马雄医生的宿舍。说是宿舍,实际上是马雄上一线前为了避免传染别人而临时租住的房间。按时到达,马雄打开电脑,出示欧阳伟医生并不长篇大论的“最后的生命日记”文档。

吴铭还没细瞧,黄浩先拍摄。黄记者对照片不做任何美化修饰,也没特别找构图角度,就以白纸黑字的电脑文档的直白格式,凸显欧阳伟医生在生命末期的心路变化轨迹与对妻儿生死告别的不舍与哀痛......

第一遍粗略阅读最终的生命日记,吴铭记者的心坠入低谷,开始感伤,眼眶稍稍湿润。出于职业习性,他暗暗告诫自己:哥们,你是记者,采访中谨守零情感原则,不要被主观的情绪误导报道的中立性。从而,他强制自个儿收敛伤感,悄悄地深吸两口气恢复常态。他想好了采访的方式,由马雄医生参照日记回顾欧阳伟医生的最后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