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
  4. 第42章 第八次直播⑥
设置

第42章 第八次直播⑥(1 / 4)


【小伙伴们,何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主人姓何。它的始建者何芷知在光绪九年购置了片石山房旧址,在此建造园林,原名“寄啸山庄”,这个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①】

宝玉一听见"寄啸山庄"四字,当即诵道:"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这园子名字起得极好。”

探春当即笑道:“那天幕上的仙子说起你的学问,便是这么说的。”

果然就听萧兰兰在天幕上接了话茬:

【这"寄啸山庄"的典故,宝玉定然知道,黛玉、宝钗和湘云也没有任何问题。林如海如果在世,十九能知道这个典故,其他人,贾政、贾赦、贾珍、贾琏、贾环、贾兰……甚至在家塾里教子弟读书的贾代儒,必定没有一个知道的。】

【哈哈,兰兰,你这真是三句话不离红楼,我真是甘拜下风。来,给我们说说,宝玉的学识水平到底怎么样?他真的是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儿吗?】

宝玉冲探春眨眨眼,心道原来天幕上的仙子们竟就是这样谈起他的学问来的。

探春却笑道:“当时你病得人事不知,我们急得都跟什么似的。老太太只要你能醒过来便‘阿弥陀佛’了,谁还顾得上你有多少学问?”

【兰兰想说的是:宝玉的知识水平,在同龄人跟前属于中等偏上,与薛林史三位学识出众的女性相比,他真的不算什么。但是与贾府其他男性相比,甚至包括他那蒙萌出仕的老爹相比,宝玉的才学显然都更为出色。】

【毕竟曹公早早地就在书中写了,宝玉“天分高明、性情颖慧”。他在未入学之前,三四岁时,已经得元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认识了数千字在腹中。②】

【这可比我们现在的普及义务教育要提前得多了。我们都是六七岁左右上学。宝玉相当于在学前班里就已经认得了数千字。】

【要是宝玉也跑来我们这里上学前班,估计人人都要称呼他一声"卷王"!家长们估计都要羡慕元春“鸡娃”有方。】

宝玉瞠目结舌:这都是什么话?

探春苦笑着摇头:她已经是第二次听了,也还是没听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过,有一点她算是隐隐约约听出来了:天幕上两位仙子,都是要在六七岁时去上学的,而且接受的是“

普及义务教育”,似乎是说,人人……哦不,仙仙都要接受的教育,不去还不行。

【待到了宝玉在第九回准备去家塾里读书的时候,贾政曾经问过宝玉的跟班李贵,问起宝玉读书的进度。李贵就回了一个经典的冷笑话:“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悠悠鹿鸣,荷叶浮萍。”③】

宝玉和探春就忍不住都笑了。

【按照明清时期的私塾教育体系,启蒙阶段的学生会学习"四书"与"五经","四书"在前,然后才是“五经”。宝玉既然已经念到了《诗经》第三本,那么他至少已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已经都念完了。】

【结果贾政就回他:“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这里的“古文”,指的是唐宋文,是与“时文”也就是“八股文”对应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这就大概相当于,我们初高中学了很多内容,什么化学物理历史地理之类,但是高考只考一门语文。然后贾政在宝玉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就交待:听见了没,从现在开始起就准备高考,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现在好开始局题了。体育课音乐美术课都别上了,全都给我刷题……】

宝玉与探春都觉一头雾水,但是天幕上另一位仙子"二分无赖",听了却乐不可支。

【兰兰,你说得太形象了!】

【好了,贾政要求宝玉上学“刷题”,但是他自己的水平怎么样呢?】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里,宝玉能引《离骚》、《文选》、《吴都赋》、《蜀都赋》这样的文献来辨认芳草,贾政这等无知之辈显然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却只好狐假虎威地大喝一声:“谁问你来!”】

天幕上那萧兰兰模仿贾政的口吻,学得惟妙惟肖。宝玉与探春都忍不住掩口偷笑。

他们当然不敢当面笑贾政是"无知之辈",但是能在心里过一把嘲笑老父的瘾,也是蛮开心的。

【宝玉在诗赋离骚方面的渊博学识,其实是在清代被认为是一门很高明的学问,当时称之为"选学”,清代曾经出过不少研究“选学”的大家。小伙伴们,这“选学”可不是“选修课的学问”哈,它其实是指

研究《昭明文选》的学问。】

【但是呢,因为这些学识不在高考范围内……也就是说科举取士的时候不会考,它既不是八股文,也不是试帖诗,所以这被认为是“杂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