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4. 第165章 关索的忽悠
设置

第165章 关索的忽悠(1 / 2)


秦朗提出主动出击,曹爽早有此意。

只不过,考虑到己方的势单力孤,还是有点犹豫。

再一细想,又好像没什么问题:

潼关距离大散关,将近六百里之遥,骑兵四五日就能抵达;

有三千骑兵,肯定敌不过蜀军的四万步卒;

不过嘛,这不是跟蜀军的主力火拼,而是袭扰其粮道——只要骑兵存在,蜀军就无法从大散关往渭水运粮;

北侧的番须道与关拢道,蜀军更不敢去了;

只要蜀军无法“断陇”,上邽就有惊无险,陇右五郡自然得保;

潼关,仍有一万精兵驻守,足以抵挡百万大军;

而蜀军只有一支偏师,借他十个胆也不敢来;

长安城,有陈泰引兵三千镇守,不足为虑;

就算被蜀军攻破,还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本来就是嘛,只要秦朗的骑兵一到,城中蜀军既不敢出城,也无法获得粮草与援兵补充,只能等死;

全盘考虑后,曹爽郑重地点点头。

“好!那就有劳秦将军了。

“但请秦将军特别注意,此去只是袭扰蜀军粮道,切不可与之硬拼。”

“曹将军放心吧!只要在关中,那姜维玩不出花样,十万蜀军也不足虑!”

…………

“哎呦我去!差点吓死我了,幸好这会儿没去攻城!”

关索猛拍胸口,目送秦朗引兵西去。

直到再也看不到踪影,这才愤愤骂道:“神气个屁!当年能捉你一次,过几天就能捉你第二次!”

“关将军,咱还去打长安么?”

柳充弱弱地问起,关索几乎是脱口而出,“不打,不打,魏军骑兵那么吓人,咋敢打啊!”

关索嘴里说着“不打”,其实心里很想打——巴不得马上就杀进长安,把《乐府诗集》全部带出来,有多少拿多少。

那玩意儿,比抓俘虏挣钱快多了。

刚才说的“不打”,其实是说给柳充听的。

果然,柳充上当了:“可是,如果咱们不打长安,如何能引郭淮来援?”

“这个嘛,应该是魏将军跟军师考虑的事情。”

关索嘴上满不在乎,心里却在琢磨:

魏军骑兵早已远去,而自己的哨探,仍没报来“骑兵突袭”的消息。

由此可见,骑兵的速度有多快!

大白天去打长安,估计是有去无回。

不过嘛,如果晚上去打,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能把魏军骑兵引开,攻破长安的可能,又增了几分。

眼珠一转,笑呵呵凑到柳充耳边:“贤侄,我这有个立大功的机会,想不想要?”

贤侄?

这个词,让柳充有点反感。

关索只大自己十来岁,就想高自己一辈?

但他的热情与关心,又让柳充感到一丝温暖。

可是,总感觉是个坑。

立功的机会,谁不想要?

关索竟然拱手相送,不是坑又是什么?

“关将军,你的意思是……”

“贤侄,你看啊,魏军骑兵来去如风,咱总共才一万兵马,肯定不敢打长安,对吧!

“可是,如果不打长安,就无法引诱郭淮来援,咱就没有完成任务,是吧?”

关索一本正经,手指指向地图上的“蓝田”二字,“如果咱去打这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你说是吧?”

蓝田,柳充并不陌生。

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每年都能收几百万斛粮食。

那时候,关中的粮食大多汇聚于蓝田,经武关运往南阳郡,再送至魏国的各处战场。

自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开始,关中大地成了另一番模样:

“关中坚壁不出、关东饥、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或者,“连年谷麦不收、陇右无谷、关中谷帛不足、关中饥……”

从那时起,曹魏每年都要经潼关与武关,往关中运送一百多万斛粮食。

从南阳郡运来的粮食,仍是经过蓝田中转。

这会儿刚刚开春,蓝田肯定屯了不少粮食。

关索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去打长安,不痛不痒,郭淮不一定会回援。

但如果去打蓝田,郭淮就得慎重考虑了。

再从路线来说,从子口去往长安,几十里全是平坦大道,魏军骑兵来去如风,锐不可当。

去往蓝田距离稍远,却可沿山脚而行。

如果魏军骑兵杀来,汉军可以迅速爬到山上,以弓箭或者连弩轻松还击。

打蓝田,确实是好办法。

可是,关索这个财迷,啥时变得这么好心了?

特别是他的笑容,让人感觉很不踏实呢?

“关将军,你让我去打蓝田,那你呢?”

柳充肯定会这么问,关索早就想到了,自然是早有准备:“我都是四平将军了,不在意这点功勋。

“再说了,子口是咱们唯一的退路,我跟王将军必须死守这里。

“贤侄,你就放心去吧!我在后面给你压阵,保证你绝对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