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4. 第158章 先声夺人
设置

第158章 先声夺人(1 / 2)


姜维也有大志,很想改变这个时代很多东西,却不敢太过激进。

因为二百多年前,那个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并且制造出“游标卡尺”的家伙,很快就被人做掉,首级还被挂在城头示众。

姜维认为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躲在幕后,把别人推到前台挡枪。

那个被推到前台的人,正是刘璿。

为了给他洗脑,姜维教给他的东西,绝对是离经叛道了。

这种事情若被刘禅知道,中庶子也做了,而且有性命之忧。

所以,很多东西只能让他“自己领悟”,而不能让其他人知道,特别是刘禅。

正想找个借口忽悠他,可惜来不及了——张皇后已经走近。

在平时,如果授课还没结束,她绝不会过来打扰。

但今天,实在有点反常。

“微臣,见过皇后。”

姜维恭敬地行礼,不敢直视。

不是惧怕她的地位与权势,而是她生得实在好看,担心把持不住。

“姜将军,不必多礼。”

张皇后的声音既轻又柔,没有高高在上的威严,“哀家刚听医官说,二皇子和三皇子咳嗽不止,是吃了太多红糖所致?”

靠!

那个姓“钟”的医官,脑子是不是锈逗了?

几日前,他到将军府为诸葛果把脉,姜维特意打赏他一小块金子。

既是因为将军府的大喜,也是请他帮忙“美言”几句:如果他说吃红糖有害,世家大族必会减少购买,正好推销自己的白糖。

临走时还特意叮嘱他,最好找身居高位的世家子弟,比如蒋琬或者费祎的儿孙。

那家伙,不知哪根筋没对,竟然找到刘瑶和刘琮,想害死人是不?

“皇后娘娘,据微臣所知:红糖性温,活血祛瘀,补脾暖胃,散寒活血,乃是大补之物。

“如果是身体较虚的小孩子,多吃些红糖,肯定对身体大有助益。

“微臣以为,钟御医虽是德高望重的老医官,却只擅长妇科疑难杂症。

“今,二皇子与三皇子身体微恙,要不要找宋医官、秦医官或者李医官看看?

“如果三位医官都说是红糖所致,可能,或许,小孩子确实不能多吃。”

姜维的话在情在理,张皇后没有怀疑。

本来,钟医官只是给她自己诊病,然后顺道看看刘瑶与刘琮。

若说红糖导致咳嗽,张皇后也有怀疑。

因为宫里的皇子公主,这两年吃了不少的红糖,并没发现它会致病。

“姜将军不必挂怀,哀家只是随便问问,并无他意。

“这段时间,宫里的事实在太多,陛下心力交瘁,很多事情顾不上。

“大皇子因此落下许多课程,还要辛苦姜将军多加指导,拜托了。”

从神色和话语来看,张皇后确实没有指责,姜维暗自松了口气。

刘瑶和刘琮的咳嗽,她必会请其他医官前去诊治,他们必不会说红糖的坏话。

本来就是嘛,这夏秋交替的时节,天气忽冷忽热,小孩子一不小心就感冒咳嗽,跟红糖真没关系。

…………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果然不假。

回为收了姜维的金子,钟御医总会抓住一切机会,不遗余力地抹黑红糖。

仅仅一个月,姜维和张表的大批红糖订单,纷纷遭到退订。

甘蔗收获的十月,张表急得脸都绿了。

为减少亏损,赶紧暂停了正在扩建的制糖作坊。

而姜维的作坊,始终在加班加点生产白糖,忙得不亦乐乎。

计划着,让张表急上一个月,再狠狠压他价格,直接压到地板价。

正在乐呵,竟然收到一份边关急报——曹叡领十万大军出潼关,似有进犯汉中之意。

姜维略一琢磨,马上就否定了这种可能:“不,曹叡绝不会进犯汉中。

“如果没猜错,应该是司马懿在辽东战事胶着,担心我趁机北伐,这才故意放出假消息。”

稍一细想,魏延也认可姜维的猜测:

去年初,汉军为接应羌王大举北伐,司马懿引兵十五万前来迎战;

趁机,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下置百官;

汉军在陇右一线几次击退魏军,既成功接应了羌王,又引四万多百姓凯旋;

或许是心有不甘,又或许形势所逼,司马懿没有一刻休整,马上就领兵去了辽东;

今年上半年,汉军“四渡沅水”大胜吴军,曹魏没有进犯汉中声援东吴,正是因为司马懿被拖在辽东;

如今,汉军休整已有三月,曹魏突然放出风进取汉中,难道不是“先声夺人,占据主动”?

再说了,如今正是秦岭一线的雨季,曹叡哪敢兵犯汉中?

魏延也认可姜维的推测,可是,军机大事不能儿戏。

汉国境内二王谋反,太后病薨,举国大丧,曹魏还有真可能趁虚而入——不仅仅是刘禅,众臣也这么认为。

两次朝会,众臣一致建议,趁着司马懿被拖在辽东,趁机北伐。

近年来,连续的几场大胜,刘禅的“武德”也充沛起来:不顾太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