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4. 第66章 请大王册封太子为君(求打赏月票全订!)
设置

第66章 请大王册封太子为君(求打赏月票全订!)(1 / 2)


众人都侧目看过去,原来这恭维扶苏的人,是秦国的上卿姚贾。

据说,秦国遍布天下的间谍网,就掌握在他的手里。

天下诸侯国中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悉数清楚。

每年秦王几乎都要给他万金的数目,以让他长期控制那些身在诸侯国的间谍。

据传,他的府邸内部比秦国咸阳宫还要奢侈富丽,他的腰带是金子做成的。

他门下的客人使者,多的时候达几十人,最少也是七八人。常年如此。

他对秦国最大的贡献是使用计策使赵王换下了李牧,帮助秦国打败了赵国;

他对秦国高官们做出的最大贡献是,非但在韩非的诬陷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反手就将韩非谋杀在监狱里。除了众人心头一大不快。

是以多年来,稳居九卿之位。

他的口才,众人无不宾服。

原本他自称是纵横家,众人晒之;但是当亮过本事后,众人没有哪个敢不服的。

只是位居九卿,自然不会轻易开口。

位置越高,权力越大,在朝堂上夸赞一个人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昂贵的代价。

能让姚贾在朝堂上如此公然夸赞的,只有寥寥数人。

现在,扶苏也填列其中。

姚贾说罢,就是李斯。

李斯是这么说的,“太子此次一战,着实是让臣等大开眼界。纵观古今,像太子这样年少既能领兵作战,而且指挥作战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实在是少有。”

扶苏只是低头望着地面。

我只打了一仗,在朝堂上说了些寻常的话,可是这些人却得出这样多的结论。

很明显,论据和结论之间缺乏事实支撑。

这些恭维可不要太夸张啊。

但是和扶苏以为的完全不一样,其他大臣纷纷开口了。

他们甚至扯出了扶苏七八年前干的事情,不过都是干的好事。

这就让扶苏听得一头雾水。

这些人今日都怎么了,一個赶着一个,恨不得把自己往天上捧。

明明嬴政就在最前面,他们却都一样的口径。

就在扶苏疑惑时,抬头却见嬴政躺在了座椅上。

穿着朝服,戴着冠冕,这样的坐姿显得嬴政此时十分闲适。

‘今天还真是怪啊。这些人都怎么了。’

就在扶苏心里嘀咕时,王绾站了出来。

“启禀大王,太子虽然年少,可是德高功多,苦劳更是计之不清。太子身为储君,十年如一日,一心为了壮大秦国。”

“而今又一战灭楚国十万兵马,对我秦国可谓树功极高。我秦国素来讲赏罚分明。太子于秦国立下之功,文可兴国,武则定边。”

“臣请大王按秦律嘉赏太子。又因为太子位乃储君,以侯爵之位加封,不能彰显王室之威。故臣斗胆,请大王为太子封君。”

封君——

这个字说出来时,扶苏自己像是忽然被什么东西定住一般。

没想到,冯去疾说的话,竟然这就成为了现实。

可是,当真的听到封君二字时,扶苏心头一颤。这一封君,以后就出不了咸阳,早晚都得在嬴政身边。

他的任务就变成了等待。

等到秦王政陨落的那一天,自己被人拥立上位。

但是,没有办法。

历史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嬴政就是那样的人,在天下平定后,并没有分封诸侯。因为目的已经达到了,再也用不着那些武将文臣了,所以他就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冯去疾说的话是对的。

他真的是很了解嬴政的作风。

赶在自己的利用价值被榨干之前,早点得到实质性的利益,总比打完天下,回过头来靠着自己空虚的太子名声应对嬴政的猜忌来得好。

扶苏低头之际,满朝文武异口同声道,“请大王为太子封君。”

扶苏听到后,只是赶紧把身子躬地更低。

嬴政打量着眼前看起来有些陌生的长子,又望着他身后一群大臣。

这些大臣,貌似人而已,实际上都是豺狼虎豹。

他们不希望扶苏继续在前面发挥他的才干,否则他们的后代将没有机会上战场立军功。

没有人真心愿意为扶苏争取君位,他们只是在为他们的后代挤占地方罢了。

“可。”

嬴政的齿隙里就蹦出来这么一个字。

众臣听到,竟然偌大的殿中,所有人集体都松了口气。

这细微的声音被集体发出,未尝不是一种心照不宣。

你太子这么能干,这么强悍,让我们这些做臣子哪里有地方站。

再说了,扶苏一个人加蒙恬、李信几个将军,斩杀了十万楚兵。

这把他们秦国全体将士三年来的战功全部都抢走了。

诸将在朝中早就迫不及待等着扶苏回来了。

殿中又恢复了沉寂。

扶苏这时候才察觉到,自己的背后有许多恶意的目光。

他顿时觉得自己脚心发寒。

“封君之事,务必要详细商定,此事就交由二位丞相定夺。”

王绾、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