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春棠香暖
  4. 第283章 国之储妃
设置

第283章 国之储妃(1 / 2)


太子已定,当天子欲对太子内院众女眷行册封礼时,不免犯了难。

难就难在,太子傅骁,竟有两位妻子。

一位是傅寅的母亲张氏,而另一位,则是傅定之母郭氏。

这二位夫人,当初在肃王府时,就约定好了不分大小,一同伺候肃王。只因张氏年长,所以郭氏会因年纪敬张氏为姐姐。

但在肃王府,或可不分大小、不定名分。

但如今,肃王已是太子,又已在京里。如今这二位夫人,是必须要分一个高低的。

太子妃只有一位,其余人等,自也有其各自的位分。

当年,诸王之乱时,先肃王早早便退出了夺嫡之争。退出储位之争后,先肃王为表诚心,自己主动请封了处偏远之地为自己的封地。

张氏是肃王的母亲、当年的肃王妃为肃王物色的妻子,乃肃王太妃的远亲,肃王的表妹。

论身份,张氏原是不够资格做肃王这个表兄的正妻的。只因当时先肃王退出了夺储之战后,去了边境之地戍守,当时那样的环境下,再加上所去之地实在偏远,所以,一般难能再娶得贵女为妻。

于是,在肃王太妃的筹谋下,便成功定下张氏为正妻。

肃王对这个表妹无甚感情,但又知道此番远去之后,与自己所心仪之女子再无可能。既娶不着心仪之人,那便娶谁都一样。

所以,当时便就听母亲安排,定下了张氏。

可谁想到,当时因中原内乱,更鼓舞了外敌进攻中原的气势。

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北人为能过好一个冬日,开始南下烧杀掳掠起来。

当时张氏才同肃王新婚不久,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没了踪迹。

肃王并先肃王夫妇,当时找了三年之久。

三年间都毫无张氏的音讯。

之后,先肃王做主,又为肃王另谋了门亲事,乃当地太守之女,这便是郭氏。

就在肃王傅骁同郭氏举行大婚之日,一应礼成之后,张氏又出现在了肃王府。

张氏不仅回了家,且当时手中还牵着个两岁多的男童。

男童便是傅寅。

一时间,肃王府便炸开了锅。

张氏虽为结发之妻,但郭氏也是三媒六聘聘娶进府的。不能因为张氏的归来,就委屈郭氏为妾。

何况,郭氏乃太守之女,论身份,也比张氏的高。

先肃王满意郭氏这个儿媳,觉得她知书达理,又通诗书,如此女子方才配得上他的世子。

但先王妃却力保自己的远亲侄女,坚持她是发妻,就算一同服侍夫婿,也得张氏为大。何况,张氏还为肃王府添了男丁,于王府有莫大功劳。

此事僵持了有一阵子,后来,协商后无果,便各退一步,说好了两人不分大小。

但如今,太子妃只有一位,这个难题始终还是要解决。

在天子面前,此事肃王也不敢轻易妄定。所以,便把实情呈到了天子跟前,打算把这个难题交给天子来解决。

天子听了后,一时间着实也拿不定主意。

只能在早朝上时,把这件事又再说出来,请朝中百官为他出主意。

按理来说,是该定张氏为太子妃的。但当年之事,郭氏也不知情,这样一来,未免有些委屈了郭氏。

此事在朝中热议过后,待传到各世家夫人耳中去,各夫人对此事自也有一番自己心中的见解和定论。

有人说该立张氏为太子妃,毕竟是结发之妻,是原配。

而又有人说,郭氏也是三媒六聘娶进府的。就算在张氏之后,那她也是正妻之礼。何况,郭氏家世更高。

太子府里,因儿媳的亡故病倒,此番仍还虚弱着养在床上,并未休养得好的张氏,听得了外面大家对太子府的议论,张氏立刻撑着病躯下了床来,主动要请见太子。

自内眷也入了京后,傅骁便只白日议政时留在宫里,到了晚上,若天子再无特别的交代,傅骁都是回的太子府。

此刻傅骁正在书房,听说张氏来找,想着她还在病中,便起身亲自迎了出去。

对张氏,傅骁虽最初娶她并非心甘情愿,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对她敬重却是有的。

知她还在病中,却拖着病躯找来,想必是为最近京中所热议的定太子妃一事,傅骁便立刻亲自迎了出来。

外头中庭院内,张氏立在夜风之下,身边一左一右两个丫鬟搀扶着她。

见王爷……不,现在应该是太子了。见太子亲自来迎,张氏远远的便朝傅骁行起礼来。

“妾见过殿下。”在傅骁这个夫君面前,张氏始终卑微。

傅骁走得近了后,亲自将她扶起,关心道:“天凉了,夜风大,你身子又还没养好,何故找到这里来?”一边说,一边将人扶起后,又邀她进屋去说,“赶紧先进屋吧。”

傅骁大概也猜得到她为什么而来,所以,一进了书房,二人都坐定后,傅骁问:“你想劝我定郭氏为太子妃?”

张氏点头:“郭妃妹妹也是殿下您明媒正娶回来的,且她身份贵重,为太子妃最合适不过。妾虽为殿下结发之妻,可妾不如郭妃妹妹有个好的出身。而且,妾见识少,又未读过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