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4. 第六章忆往昔汉诸侯靖难
设置

第六章忆往昔汉诸侯靖难(2 / 2)


过去大多数的君王,都理所当然的凌驾于律法之上,这似乎并不是一件非常大不了的事情,诸多的圣贤都论证了君王在法之上的必要和正确。

传说中,当初的法家,把律法当作君王手中的缰绳,来驾驭百姓。

但朕的想法不同,这大唐的法律,不是朕制定的,而是由大唐的百姓中生出来的。

朕现在赦免了侯君集,因为他的功劳,或许是情有可原的,天下的百姓,大概也能理解朕。

但有功劳的人何其之多呢?

跟着朕出生入死的人,又何其之多呢?

朕今天赦免了侯君集,日后又要赦免多少人呢?

有朝一日,律法失信于民,那岂不是于天下有大害,这大害,是由朕一人而起啊。”

李世民一步步走到尉迟恭身边,“你们看吴国公这一身的伤疤,朕总是会想到,当初我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他冲在朕的身前,这一箭,本是冲着朕来的,是吴国公给朕抗的,这一道,朕记得是洛阳城外。

吴国公扰乱朝纲,狂妄自大,甚至殴打宗王,但朕又怎么忍心去惩罚他呢?

他是朕的心腹,就像是骨肉一样,朕舍不得责罚他,只想让他能富贵一生,临了的时候,觉得这一辈子,没有跟错人,下辈子还要跟随朕。”

李世民言语中已经带上了泣声,尉迟敬德更是伏在地上痛哭失声,“陛下,陛下啊。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一生一世,生生世世。”

李世民闻言眼泪径直落下,殿中的光影在动,照在他的衣摆上,如同波光中的水。

他的声音有些嘶哑,“诸卿啊。

朕知道,侯君集不能不罚,但朕实在是舍不得让他死,书上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今日就让朕,来代侯君集受过吧。”

群臣闻言顿时惊慌,现在实质上的第一宰相房玄龄更是失声道:“陛下,您是天子,是至高无上,在律法之上的,这世上没有制裁天子的刑罚啊。”

房玄龄之言,正是所有人心中所想。

李世民抬头望着穹顶,仿佛见到了湛湛皇天。

“朕是天子。

皇天之子。

天子不能受到人间的刑罚,朕将在天坛之上,跪求素王上皇天。

每日只饮水,吃一顿素菜,不食肉,以示好生之德,愿皇天垂怜,让朕能为侯君集,减罪一等,免死流放。”

仁至义尽!

这是所有人心中所生出的唯一想法,洛玄夜更是直接出声道:“陛下,祈求素王上皇天,要诚心尽意,否则皇天降怒,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道:“朕之诚心,皇天可鉴!”

长孙无忌痛呈道:“陛下,万万不可,区区侯君集,怎么能让陛下圣体受劳?大不了就直接赦免他好了。”

魏征望着眼前这一幕,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如果当初就投奔李世民,那就好了,就不必蹉跎这么多年。

李世民摆了摆手。

殿中群臣不再多言。

尉迟敬德在地上跪伏呜咽着。

“你们,好自为之吧,以后会如何,朕也不知道。”

李世民缓缓离开殿中。

伴随着宦官一声高亢尖锐的“退朝”,殿中却没有几个人动,良久。

太宗之得人,以其诚也,良言苦劝,谆谆其诲,一片丹心,若父教子,欲固功臣根本,欲盛功臣枝叶,欲效汉业诸勋,是故诸勋敛狂谨言,少戾慎行是也。——《唐书·开国以来诸王公功勋年表》

李世民对法的认知是迥异于其他帝王的,他将法的源流归结于百姓,即百姓需要什么法律来规范秩序,而不是将法律完全用于统治,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李世民同样使用法律统治天下,但他那种愿意为法而让渡君王权力的精神,依旧是值得我们赞扬和肯定的。——《唐帝国兴衰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