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4. 第829章 世上辉煌终落幕
设置

第829章 世上辉煌终落幕(2 / 4)


法到处都是,所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固然有局限性,但深刻的提出了,人心才是决定胜负的根本性因素。

河北只能用望风披靡来形容,燕国铁骑到达哪里,战线就推到哪里,汉军几乎是溃不成军,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燕国对冀州长年累月的效应所致。

但这幅场景,吓坏了奉高中的汉国权贵,洛振业翻来覆去的看战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皇帝更是再次发生了,“为之奈何”的叹息。

就连主持梁国伐汉攻势的萧衍也被慕容恪打仗的速度吓了一跳,按照这种速度,河北很快就会彻底沦落到燕国手中,那个时候的燕国,定然会饮马黄河,再和梁国争夺青州和兖州的土地。

萧衍只能一方面加快进攻的速度,一方面让洛显之派遣更多的军队,以支援两线的进攻。

……

以一国敌两国,尤其是燕国和梁国这样的大国,钱粮和军队以及大将,都不如二国,汉国自然只能节节败退。

汉国军队在河北败退,在黄河边死去,在兖州败退,从荥阳冲出的军队,不再是盟友,而是催命的死神,在淮泗败退,汉国彻底失去了这里。

这一幕颇有些昔日邦周时,诸国合纵连横,任一国再强,面对诸国的联合,都要败下阵来。

汉国依靠着人口还能够死撑,但没有反制的手段,这不过是慢性死亡罢了,甚至如果发生了意外,被人如同魏国灭亡一样,直接斩首奉高,那就直接暴毙了。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果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军事的成功和失败会反过来影响政治的走向。

如果汉国在和燕梁的战争中取得胜利,那现在奉高就不会陷入这种沉寂的境地,连续的军事失败让奉高中的政局处于失控状态。

现在的汉国已经不是刚刚建立的时候,刘备在的时候,他即便是有失败,但内部依旧能够维持稳定,但现在不一样,出现失败之后,没有人会去担责任,全部都是甩锅,互相的指责,以及暗地里的潮流。

皇帝哀叹着说道:“燕军势大,难以抵挡,现在可谓是我大汉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我大汉的命运如此吗?”

洛振业面无表情道:“这世上哪里有命运能够决定一切的事情?

贤明的君主能够抓住那些一闪而逝的机会让陷入灭亡的邦国兴盛,让失去的礼仪制度恢复正常,而昏聩的君主呢?

他不知道祖先创业的艰难,相信虚无缥缈的命运,忽略古代圣王的美德,追求奢靡和华丽的宫殿服饰,不愿意倾听忠臣的劝谏,身边全部都是那些奸邪的小人。

沉迷于美色和肉欲之中,不能谨慎的克制自己,而且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么做却还想要得到一个兴盛的国家,这是何等的可笑呢?

军队已经废弛了,人心已经溃散了,您不是遭遇了命运的厌弃,而是自己放弃了自己,天降下的灾祸,尚且可以活命,人自己所造出的孽,却是不能弥补的。

臣曾经多次的劝谏陛下,在陛下学习的时候将这些道理说给你,但最后陛下都当作耳旁风,认为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言语,怀着这样的态度,又怎么可能得到好的结果呢?

结果等到敌军已经攻破了城池,降服了百姓和军队,兵锋已经指到了脖颈上,死亡就在眼前,社稷就要倾覆,宗庙就要损毁,你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了一丝的悔恨,可笑。”

洛振业在扎心这方面是顶级的,他这些话本该作为谏言去讲给皇帝的,但皇帝不接受他的劝谏,自古以来,先有贤明的君王,才有能劝谏的贤臣。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皇帝有些自暴自弃的说道:“如果现在已经晚了,那朕就知道投降吧,这么打下去,又是在做什么呢?”

皇帝的言语瞬间吓住了一众大臣,汉国虽然危在旦夕,但还不至于已经彻底回天乏术,这么直接投降,那岂不是为天下笑。

洛振业眼中彻底失望,人在绝境的时候,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通常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就连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一个皇帝,最不能割舍的就应当是他的皇位,任何想要夺取他皇位的人,皇帝都应该有拔刀相向的勇气。

人的能力天生有高有低,但骨子里的这股气不能缺,但现在他听到的是什么?

投降?

话说到这个程度,洛振业已经认为汉国没有任何翻盘的点了。

人生在世上,总是要期待奇迹的。

人只有相信有奇迹才能创造无穷的未来,历史上多少以弱胜强的战役,都是处于劣势的人不放弃,拖到敌人自己出现了问题,才能够成就大业的。

但现在皇帝却放弃的这么干脆。

洛振业愤然道:“皇帝陛下,你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读史书,臣作为你的老师只觉得惭愧,我没能教出一个可以振兴邦国的君王来。

臣今日再最后教你一次,一个君主走到末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史记上记载着,在邦周灭亡的时候,周过‘宁愿在暴雨高歌中死去,也绝不在沉默中活着’,一个君王,走到末路的时候,就要记住一句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