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974章 消失的十年
设置

第974章 消失的十年(2 / 3)


:钱元?通过蜡丸书秘密勾结软禁中的钱元珦,图谋不轨!

这密告得真是时候。

据说钱元瓘坚决不信,我那弟弟多可爱,老实孩子,虽然顽劣骄横,但总不至于搞政变啦,你们想多啦……

在诸将的不断劝说之下,钱元瓘才决定召钱元?入宫赴宴,大家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消除误会。结果钱元?刚一入席,立刻就被左右人告发,说他在袖子里藏着匕首!还没等他辩解,就被当场诛杀,随后钱元瓘下令将软禁中的钱元珦诛杀。

以上就是史籍记载……中的一个版本。

比如在《吴越备史》中,就把上文中的钱元?记载为钱元球。

这里也许存在笔误。钱镠一开始确实挺爱钱元球的,“徐、许之乱”时,钱镠打算让钱元球去做田頵的人质,钱元球死活不肯,气得钱镠险些杀了他,从此之后就不再重用他,夺了他的兵权。不过在随后又记载钱元球因功封官加爵,与钱元珦一样或赐兵仗……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吴越备史》的笔误,一处笔误可以理解,但处处笔误就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之前我们强调过,《吴越备史》出自钱氏后人之手,对钱氏集团存在一定的美化,对有些史实存在过度修饰(权且不说扭曲吧)。比如《十国春秋》对此事的记载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来看一下《十国春秋》对“钱元?谋反案”的描述,根据记载,当钱元瓘听说钱元?意图谋反后:

“文穆王(钱元瓘)遂驰骑召元?宴宫中,至则左右阳称元?有刃坠于怀,谋为不测,即格杀之,并杀元珦。”

而《吴越备史》则云:“诸将复告,王乃召……”钱元瓘活脱脱傻白甜,或者说重感情,重视手足之情,这很符合宋朝的政治正确。

“驰骑”,刻不容缓,以最快的速度把钱元?请来喝茶,钱元?刚一进来,左右人就立马声称他怀揣利刃,紧接着就将钱元?当场处决。

在杀掉二人后,钱元瓘还打算拔出萝卜带出泥,把跟钱元?暗中来往的官员一网打尽,侄子钱仁俊加以劝阻,并以官渡之战后曹操烧书为喻。钱元瓘这才放弃了刨根问底。

这桩被扼杀于萌芽中的阴谋非常蹊跷,其中最蹊跷的就是钱元?为何要勾结钱元珦?

钱元珦虽然具备作案动机——被废为庶人并遭软禁,但他具备当队友的实力吗?无权、无兵、无地盘,三无产品,就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想造反的钱元?会勾结他吗?他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只会给你除帮助以外的一切帮助。

何况正因钱元珦被软禁,周围全是钱元瓘安插的眼线,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监视着,您跟他勾结,是怕计划泄露不出去吗?

且万一钱元珦拿您纳投名状怎么办?把您的蜡丸书转发给钱元瓘,“七哥,我虽残暴酷虐,但我对您绝对忠心啊,你瞅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才是真老虎啊!还想拉我下水,我检举揭发,我要立功!”

退一万步讲,就算您成功了,钱元珦这个只在精神上支持你的人就会成为元老功臣,与你瓜分胜利果实……

钱元?勾结钱元珦?离了大谱了属于是,绝对脑残。

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转换一下立场,就细思极恐了:钱元瓘忌惮诸弟,特别是手握兵权、坐镇地方的钱元珦、钱元?,他们霸气外露,是诸弟中的出头鸟,于是他俩就“被谋反”了。

问题来了,如果说对钱元瓘威胁最大的人,难道不应该是钱元璙吗?钱元瓘会如何处理钱元璙?

史籍记载说钱元璙“仪状瑰杰,风神俊迈”,在集团危难时刻勇娶杨行密之女,征睦州、复湖州、攻东洲……“皆陷阵有功”,累功被授予中吴军(苏州)节度使、苏常润等州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镇苏州。

钱元瓘袭位后,钱元璙自苏州来“觐见”,钱元瓘以家人礼待之,亲自为六哥奉觞为寿,“哥,这位子原本是属于您的,现在我却鸠占鹊巢。”

钱元璙吓得赶紧跪倒在地,“大王您功德高茂,咱爹是择贤而立,如今君臣名分已经明确,您应恭守霸业,自为珍重!”

随后兄弟二人都哭成了泪人。多感人的一幕啊,兄友弟恭的典范。如此感人、如此宋朝范儿的记载,当然出自于《吴越备史》,那么我们再来参考一下《十国春秋》,果然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钱元璙)“……君臣位定,惟知恭顺而已。”

细品这人两句话:

《吴越备史》:“恭守霸业,自为珍重”;

《十国春秋》:“惟知恭顺而已”。

两句话之前的记载都基本雷同,没有异议。但这两句的意思差大了。

《吴越备史》中钱元璙是以哥哥的身份对钱元瓘进行说教、训诫,“你上位了,给我好好干啊!别辜负了咱爹的信任,听见没!”《十国春秋》中则是钱元璙的认怂投降,“哥现在只知道夹着尾巴装孙子了,你别弄死我行吗?”

我还是更倾向于《十国春秋》的记载,相似的场景在历史的长河中反复出现过,它们都拥有一个同样的名称,叫“鸿门宴”。

钱元璙的表态让钱元瓘很满意,酒宴之后,钱元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