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971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下)
设置

第971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下)(2 / 3)


然气势汹汹杀来。吴越水军奉命“皆避之”。南吴水师果然中计,认为吴越国胆小怯懦,于是开足马力猛冲直撞,从上游势如破竹地冲到了下游。

钱元瓘见时机已到,下令反击。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本位于下游的吴越军反而成了上游,顺流而下的南吴水军反而成了下游,双方互换场地。南吴水师“高且巨,不能复上”,吴越军船小好调头,充分利用机动优势将南吴舰船分割包围。

随后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吴越水军在上风口抛撒石灰,南吴水兵被石灰迷了眼,全成了瞎子;船只接近后,吴越水军又往南吴舰只上大把大把地撒黑豆,而往自己的船上撒沙子。

南吴水军一脸蒙圈,但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战血既渍,践豆者靡不颠踣”,脚底下全是豆子,根本站不稳,而吴越军船只上的沙子在染血之后反而起到了防滑作用。

等南吴水军明白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因为吴越水军亮出了大国重器——火油机。古代版的火焰喷射器。

吴越水军取得了狼山大捷,斩其主帅彭彦章,俘虏将士七千余人,俘虏敌舰四百余艘,杀敌无数,据记载,作战区域内的江水和两岸数十里纵深的地方,全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史书记载说“火油”是一种易燃液体,点燃之后越浇水就越旺,这种东西来自于大食国……细思极恐,莫非是中东的石油?很搞笑但很严肃。

“火油得之海南大食国……水沃其焰弥盛。”——《吴越备史》

早在汉朝,就有这种神奇火油的记载,据推测应该就是今天的石油。其实淮南集团也拥有这种东西,在“狼山之役”之前,淮南还向契丹赠送了一批猛火油,并传授了使用方法,好让契丹牵制后梁。那为何淮南水师没有列装这种黑科技武器,反遭吴越水军一顿怼脸输出呢?

原因是淮南虽有猛火油,却没发明出火油机,淮南只懂得把火油泼洒在敌人的城墙或器械上,然后点火焚烧,多用作攻城或守城之用。

问题又来了,火油机的工艺并不复杂,只要被敌方缴获,很容易就能被仿制,那淮南集团为何迟迟没有仿制出来呢?

《吴越备史》给出了答案,因为钱镠充分挖掘了人性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以银饰其筒口”,当被敌军缴获后,“必剥银而弃其筒”,于是火油机制作工艺的秘密就这样被吴越国长期垄断。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6月,淮南军在沙山击败吴越军,扳回一局;7月,钱镠再派钱元瓘进攻常州无锡县。

徐温亲率诸将前往迎战,派陈璋率领水军绕到吴越军背后,然后发动夹攻,当时久旱草枯,徐温处于上风口,于是下令纵火。吴越军大败,大将何逢、吴建被杀,钱元瓘逃走。徐温下令追击,追至山南,又对残血的吴越军进行了一波无情收割,与此同时,陈璋也在敌后赢得胜利,俘斩无数。

吴越军大败而归。

据记载,钱元瓘单人独骑逃到高岸之上,前面是波涛汹涌的江水,后面是咄咄逼人的追兵,情急之下,钱元瓘仰天长叹,随后举起马鞭向天赌咒发誓:“苍天啊,你若助我,就让我跳到对岸;否则,就让我死在这里吧!”随即孤注一掷,狠狠抽打坐骑。如同刘备的马跃檀溪,钱元瓘的坐骑奇迹般地飞到了对岸。这也属于后来“走近科学”的一期。

随后的记载又不出意外地有了偏差,按照《吴越备史》的记载,钱元瓘逃后,“既而复整行伍,破贼而还。”

按照《十国春秋》的记载,当时吴越兵溃不成军,于是徐知诰自告奋勇,愿率领两千精锐步卒,换穿吴越军服,举吴越军旗帜,跟在吴越军背后浑水摸鱼,混入苏州城,然后一举拿下苏州。该计策最终被徐温否决,因为徐温接下来要与吴越国讲和。

究竟是“破贼而还”,还是徐温手下留情?非要细细追究的话,其实也勉强说得过去,并不矛盾。

首先,钱元瓘最拿手的就是避敌主力、避敌锋芒,然后示弱诱敌、奇袭歼敌,比如刚刚打赢的狼山之役。所以吴越军表面上狼狈溃逃,实际上是否是诈败诱敌,徐温未必有十足的把握。

其次,狼山之役使南吴水面力量遭遇重创,综合国力被削弱,元气并未恢复。新生的南吴政权最需要获得国际认可,要尽可能多的交朋友而不是树立敌人,即便能拿下苏州,也不可能一口气吞掉两浙地区,如听从徐知诰的建议,南吴只会与吴越国陷入长期的拉锯战中,鹬蚌相争的道理徐温不会不知道。所以即便钱元瓘是真的溃不成军,徐温多半也会手下留情,为即将到来的和谈做铺垫。

再者,徐知诰原本就是“徐知训之死”的最大嫌疑人,徐温的心腹们一直都在苦口婆心地劝他尽早拿掉养子徐知诰,把江山基业传给亲儿子。如果让徐知诰立功太多,难免功高震主。如前文详述,徐温一直警惕、并有意识地压制徐知诰,甚至已经下定决心除掉徐知诰,只是在除掉他的路上突然暴病而亡,这才使徐知诰最终篡夺了徐温的基业。所以即便徐温有心痛打落水狗,也不会任由徐知诰在军中竖立过高的威信、壮大自己的力量。

最后,徐温不仅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既然已经定下与吴越国讲和的大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