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968章 太平兴国
设置

第968章 太平兴国(2 / 2)


带过,现在将重点讲述吴越国内部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一步步走向和平统一。

钱镠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典型的屌丝逆袭的网络爽文,且与隔壁的杨行密神同步,如有雷同,纯属历史故意。

黄巢贼军为祸江淮的时候,出身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二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参军,然后凭借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头脑,一步步做大,成为大哥的左膀右臂,之后又顶替大哥成为地方节度使,进一步做强做大,终于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

本书将钱镠与杨行密并称“江淮双雄”,相爱相杀,时而眉目传情,结成儿女亲家;时而兵戎相见,一个每年都要举办专门砍伐杨树的伐木节,谓之“斫杨头”,一个每年都要举办穿钱串儿的活动,谓之“穿钱眼”。

二人的创业历程相似度颇高,就连坐镇一方之后遇到的内部叛乱都惊人相似,然而双方却又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也是南吴政权与吴越国政权最终走向两个不同结局的关键原因。

这种不同的选择就是对待中原政权的态度。

杨行密的淮南集团对待中原的态度是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咱俩今天必须得死一个”;而两浙钱氏则是对中原眉目传情、勾三搭四,“约吗?”

不得不承认,“地理决定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反对中原是与中原接壤的淮南政权存在的法理基础、政治正确,而与中原相隔的两浙钱氏则需与中原联手,对共同敌人淮南形成夹攻牵制态势,所谓远交近攻。

故淮南集团无论是杨氏的南吴政权,还是李氏的南唐政权,始终与中原分庭抗礼;钱氏政权则自始至终都将尊奉中原定为基本国策,甚至写入“祖训”。

杨行密与钱镠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寿命和生育能力不同。看似八卦狗血,其实这也是影响其政权发展路线的一个关键因素。杨行密死于905年,而钱镠则坚持到了932年;杨行密有6个儿子,而钱镠有38个儿子……

杨行密死的时候,继承人是长子杨渥,时年仅有19岁;钱镠死的时候,继承人是第七子钱元瓘,当时已经45岁。

据记载,“坟头蹦迪”的杨渥向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杨行密并不喜欢他,认为他很难继承家业,但其他的儿子更加幼小,所以迫不得已,只能让废物长子杨渥袭位。杨渥年纪小、口碑差,也没立过军功,无论在官僚系统还是军队系统,杨渥既无嫡系藩属,也无声望脑残粉,所以袭位之后的剧本必然是被权臣迅速架空,继而丢失江山基业,杨行密苦心经营的淮南集团很快就易姓他人,南唐后主李煜呼之欲出。

活到81岁高龄的钱镠同志,成功熬死了包括长子在内的多个儿子,有充足的时间来历练、观察诸子,优中选优,最终接他班的钱元瓘,在集团内部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充足的人脉资源。吴越政权得以在钱氏一脉传承绵延。

为什么要废长立幼,第七子袭位而不是前六位兄长?为什么不是兄终弟及?这就要从钱氏集团的发展历程中寻找答案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