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942章 亡国长镜头
设置

第942章 亡国长镜头(2 / 2)


连的是一块儿狭窄的木板,李煜在码头上徘徊不敢前,曹彬命两位侍从将他搀扶到船上。于是曹彬对部将们说,李煜连一个独木桥都不敢走,足见其贪生怕死的懦弱本性,况且圣上已经许诺饶他不死,他此时又岂会投火自焚?诸将纷纷夸赞曹彬的胆识。

另据《江南野史》记载,战争之初,李煜曾多次对身边人说一旦宋军兵临城下,他就披坚执锐,亲登城墙,与将士们背城一战,共保社稷,如果实在打不过,那就聚集柴薪、举族自焚,君王死社稷,绝不当俘虏!赵匡胤听说后,轻蔑一笑,说这是傻叉(措大儿)自嗨呢,过过嘴瘾,骗其他人当炮灰而已,徒有其口、必无其志,如果真有这胆魄,孙皓、陈叔宝岂会成为囚徒?

心里话能说出来吗?说出来的能是心里话?下贱!

果然,李煜在收拾完家当之后,又如约出宫,在五百精锐宋军的护送下,北上汴州。

在破城之时,升元寺有座十丈高的高阁,里面躲着士大夫、豪民富商的家眷,共有数百人之多,攻入城内的吴越兵在楼下放火,付之一炬,数百人在响彻云霄的惨叫哭喊声中化为灰烟。

李煜投降后,曹彬让他命各地军队放下武器,接受大宋占领军的管理。各州相继归顺,唯独江州将领胡则、宋德明拒不执行,坚持抵抗。曹彬遂派先锋指挥使曹翰前往平定。江州城池险固,易守难攻,曹翰用了整整半年多,在付出惨痛伤亡后才攻克城池,俘虏二位叛将。

主谋胡则当时已经罹患重病,被绑在床上,抬到曹翰面前。曹翰厉声责他拒命之罪。胡则以“犬吠非其主”自辩,这是被俘将领的惯用说辞,意思就是各事其主而已。曹翰将胡则腰斩,又诛杀了宋德明,随后又下令屠城。史籍记载,“死者数万人,所略金帛以亿万计”。

975年12月1日,捷报传回汴州:生擒李煜,南唐灭亡!

此一战,共得十九州、三军、一百零八县、六十五万五千零六十五户。

群臣入朝称贺,而赵匡胤却失声痛哭起来,“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此实可哀也!”众人无不钦佩赵匡胤同志的胸怀和觉悟。

开宝九年(976)正月,亡国之君李煜抵达汴州,随后曹彬送来“平江南露布”,也就是常说的“捷报”,只不过这种捷报无需加密、不用封口,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更早的知道这个好消息。

在这篇“平江南露布”中,有“孤城奸臣”、“伪署臣僚”等措辞,亦有“穹旻助顺,海岳知归”、“当圣明临御之期,是文轨混同之日”等赞誉。

在关于献俘仪式的讨论会上,有人主张套用南汉刘鋹的献俘礼。

而赵匡胤最终决定不以亡国礼对待李煜,“勿宣露布”,李煜等人只需穿白衣纱帽在明德楼下待罪,然后赵匡胤下诏释罪宽慰。因为南唐毕竟曾奉正朔,从法理上说,南唐不能再算作“敌人”,宣露布、献俘等仪式只针对敌国,用在李煜身上显然不合适,不利于民族团结。

赵匡胤授予李煜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佳节,李煜死于汴州,享年41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李煜是最为人熟知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下面将以三个视角来深度还原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亡国之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