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939章 南唐南唐3
设置

第939章 南唐南唐3(2 / 2)


史书说朱令赟是朱匡业的“从子”,侄子或养子。此人的相貌很有特点,“椎额鹰目”,也就是眼窝深邃,人送外号“朱深眼”。矫捷善射,文武双全,有勇有谋。

如今,不少人对朱令赟的军事才能表示质疑,甚至直接说他不会用兵,坐视宋军顺流而下,错失战机。实际上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妄加指责。

宋军创造了历史上的一项人工奇迹,三天建成长江大桥,快速挺进到昇州,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范畴,连李煜都不能预判,更别说一个小小的节度使了。而且洪州的主力部队远离长江,即便发现宋军动向,也来不及加以阻拦,此时洪州的战略纵深优势成了迟滞进兵的劣势。退一万步讲,如果洪州也跟昇州一样紧邻长江,那么他将成为宋军第一波次的攻击对象,也就不会留他到今天了。

而当昇州被围后,朱令赟立刻率部北上,驻军于湖口,这是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口,是战略要地,进可斩断长江水路,切断宋军退路和粮道,退可依托鄱阳湖,保全洪州,为南唐守住半壁江山。显然这是最正确的做法,足以说明朱令赟出色的军事才华。

宋军包围昇州后,迟迟不展开大规模攻坚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忌惮湖口的朱令赟。一旦前方陷入攻城鏖战,而朱令赟又切断长江水路,那么昇州城下的宋军就成了一支孤军,甚至将面临被朱令赟反包围的危险。

朱令赟驻军湖口,对宋军构成了极大的战略威慑和战术牵制,使宋军在昇州前线有所忌惮。

兵法云,有战之战,有不战之战。有效的威慑胜过短兵相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

真正没有军事才华的,恰恰是昇州城里的李煜。他被城外的宋军吓破了胆,不断下令让朱令赟火速进军,解昇州之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