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932章 敲钟运动
设置

第932章 敲钟运动(2 / 2)


怎么办?

不聋不瞎,不配当家。李璟只能选择继续隐忍。

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便是柴荣驾崩。柴荣驾崩之后,全世界哭得最伤心的就是钟谟,好比某国老女王死了之后,她的亲孙子笑得无比开心,反倒是曾经的殖民地奴才们争抢孝帽子,如丧考妣,仿佛自己才是正米字旗传人。史籍记载,柴荣驾崩后,“谟自揆无所恃,忽忽若失”。

李璟可以反击了,逐步将钟谟边缘化,蚕食他的实权。

给事中唐镐与钟谟的私人关系很差,据说当年唐镐曾站队“四凶五鬼”,指责李德明是卖国贼,是杀害李德明的帮凶。钟谟得势后,时常给唐镐穿小鞋,某次,唐镐收受贿赂,被钟谟抓住把柄,于是召开批斗大会,把唐镐好一通责骂(面诘其状),使唐镐恐惧不已。

风水轮流转,现在钟谟又失势了,唐镐便成为“敲钟运动”的急先锋。

唐镐向李璟打小报告,指控钟谟居心叵测、意欲谋反,理由是钟谟与禁军将领张峦私交甚密,二人最近走动尤为频繁,且每次都要屏退闲人,密谈至深夜;钟谟还违规借用禁军在京城内巡视。

然而唐镐的指控只是捕风捉影,并无真凭实据,且其所控充其量是违规调用禁军巡逻,罪不至死。所以李璟并未发作,只是在小本本上记下来。

钟谟得到了风声,他也觉得这完全是空穴来风,唐镐的能量不足以撼动自己。

很快,李弘冀暴亡,李璟面临择储问题。钟谟感觉自己又得到了一个翻盘的机会。此前钟谟就与李从善一同出使后周,这次出差使得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密好友,于是钟谟就向李璟推荐李从善做接班人。

立储,向来是臣子们避之不及的送命题。钟谟却偏要自投罗网。

钟谟说李煜这孩子呀,轻浮无志向,一看就不行,不如李从善同志,文韬武略,一看就是千古一帝的坯子,您赶紧废长立幼,让李从善同志当太子吧。

李璟暗自冷笑,阎王让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妄议国政、预行废立,这就够你喝一壶的了。李璟又补了一条,将他结交张峦、擅自借调禁军的陈年往事拿出来,先贬他为国子司业,再贬他着作佐郎、饶州安置,外放到了饶州。

李璟特意派了十名侍卫,“即日驱道”,赶紧滚,现在就滚,朕一秒钟都不想再看到你!

当时,钟谟已经罹患重病,风烛残年的他来不及收拾家当,就像囚徒一样被押上去往饶州的道路。在路上,钟谟赋诗十首,据说一篇比一篇悲凉凄惨,可惜没有找到原诗以供欣赏。

刚到饶州,未等安顿,李璟又降一制:改贬宣州副使。宣州,走你。

钟谟拖着病躯,被折腾了个半死。

失去了一切实权,被排斥在朝廷之外,钟谟的政治生涯基本宣告结束,鉴于后周朝廷对他的喜爱,钟谟还是可以苟活于世的,然而不幸的是,仅仅过了半年,赵匡胤革周建宋。

后周走了,钟谟也该走了。李璟立刻派使者赐死钟谟,恭喜你,人间毕业了。你不是跪舔后周嘛,给你一个殉葬的机会。

接到赐死诏书后,钟谟老泪纵横,望着昇州方向叩拜,感到无尽的委屈,用尽最后的力气,仰天大哭道:“臣无负于国啊!”

使者皮笑肉不笑地瞥他一眼,用冰冷的语气讥讽地说道:“主上早就料到您会这么说,瞧,这儿还有一道口谕——”使者从怀中又掏出一道圣旨,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宣读到:

“咳咳,听着点儿——卿昔与孙晟同使周,晟死而卿独得官,卒又生还,何也?”

你死了也是以叛徒、卖国贼的身份被钉在耻辱柱上,还好意思喊冤?杀人诛心了这属于是。

钟谟彻底崩溃,绝望地叩头再拜,有气无力地呢喃着,“臣,知罪了……”

随后,钟谟伏诛,被缢死。很多时候,“赐死”或“赐自尽”都只是一种形式,为死刑犯保留最后的尊严,让他体面地离开,随诏而来的宣谕使者也会扮演刽子手的角色,如果他不肯体面,那就帮他体面。

钟谟是南唐金融改革的主要推手之一,他的主张是铸大钱。这次金融改革仅持续半年就被叫停,随后便是钟谟被赐死,所以有不少人误以为李璟是追究其改革失败之罪,其实不然,钟谟是死于政治斗争,或者说威胁到了皇权,卷入择储之争是其导火索,挟洋自重、依靠后周势力逼迫李璟的作死行为则是根本原因。而且金融改革的另一位推手韩熙载就平安无事,韩熙载的故事后文详叙。

钟谟酷爱研究碑文,在出使中原的时候,只要发现路边有碑文,就一定要驻马观看。有一次,一块石碑只露出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隐没在水中,钟谟就脱了衣服,跳入池塘中,用手摸水下的部分,凭手感记录碑文的内容,后来当池塘干涸后,人们把石碑挖出来,发现竟与钟谟写的一字不差。

钟谟有一个女儿,在他被赐死后,女儿立志终身不嫁,后来出家为道,道号守一。此女精通儒家、道家学说,宋太宗时在汴州修建一座洞真宫,召其为道职。

李璟最终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立李煜为太子。不久之后,因迁都而迁怒于唐镐,这位“敲钟运动”的急先锋也因此被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