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910章 宋辽言和
设置

第910章 宋辽言和(2 / 3)


赔礼认错。

这同样是游牧民族的一般操作,先烧杀抢掠,再赔礼道歉,而大国为了表示宽广胸怀和安抚边陲,一般都会既往不咎。

除了女真,辽国在此期间还与党项之间爆发了一次大规模冲突,由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带团,大胜凯旋。

老大往往都是空架子。如果辽国非要在此时跟蒸蒸日上的大宋拼个你死我活,势必也会“邻之厚,君之薄”,会减少对周边各部的控制,削弱辽国实力。

3,内乱隐忧

辽景宗耶律贤登基之后,辽国国丈、大将萧思温就遭暗杀;名臣耶律屋质病逝。

自辽穆宗以来,辽国内部积攒了太多的矛盾,埋了太多的隐患。辽景宗从各方面着手修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后世誉为中兴之主。在此先不详细展开。

总之,辽景宗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政和生产建设上,因此在客观上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4,儿子不乖

北汉刘继元先是将“亲辽派”的海归——刘继文、李匡弼贬官外放,随后就组建了自己的领导班子。

刘继元的凶狠残忍在他登基之初就得以体现,他早就将屠刀对准了宗室手足。

刘继元杀的第一个人,就是他的妈妈(养母)。刘继元是刘崇之女所生,在他很小的时候,亲生父母就双双身亡,外公刘崇就让他的舅舅刘承钧将他收做养子,养在宫中,刘承钧的妻子郭氏对刘继恩、刘继元视如己出,当亲儿子抚养,而刘继元也把郭氏当亲娘奉养。

俗话说,大尾巴狼,娶了媳妇忘了娘。刘继元娶妻段氏,有一次,段氏犯了点儿小错误,被婆婆郭氏批评了几句,不久之后,段氏暴病身亡,刘继元便怀疑是郭氏投毒害死了段氏,从此将这桩仇恨隐藏在心里。

等刘继元登基之后,立刻派心腹爪牙范超图刺杀郭氏。据记载,郭氏当时还穿着丧服,在刘承钧灵前痛哭,范超图就在刘承钧灵前将郭氏缢杀。

连一手将他拉扯大的养母都敢杀,还有谁是他不敢杀的?

在刘继恩遇弑之后,群臣在郭无为的带领下讨论新君人选,郭无为主张拥立刘继元,而宰相张昭敏直言刘继恩非刘氏所处,故而福薄命浅,难享国祚,刘继元亦非刘氏嫡出,所以应该拥立血统纯正的刘氏子孙,比如刘继文同志。

虽然最终的郭无为的支持下,刘继元得以继统,并且张昭敏也被诛杀,但张昭敏的话深深印在刘继元的脑海中。所以当他杀死养母后,立即着手铲除刘氏子孙。

当时,刘崇尚有刘承镐、刘承锴、刘承铣等十个儿子在世,刘继元先将他们全部软禁起来,随后全部诛杀。只有刘承铣事先装疯卖傻,躲过一劫。

刘继文被辽国送回来当宰相,刚一回国就被刘继元贬出朝廷。刘继文知道刘继元心黑手辣,不敢留在北汉,于是逃往辽国,被辽国封为彭城郡王,最终病逝于辽国。

刘继钦,刘崇之孙,刘承钧之侄,年龄比刘继元要大。累官至大内都点检,刘承钧时期,以诸子(刘继恩、刘继元)尚幼,便让刘继钦执掌皇宫宿卫,类似于“判六军诸卫事”,一般都是皇储的内定岗位。

当目睹了刘继元的残暴之后,刘继钦不能自安,于是主动交出兵权,声称自己有病,不能担任任何职位,想以此保全。

刘继元对身边人说道:“啥意思?他能侍奉先帝,却不愿侍奉我,还留着过年吗?”于是派人将刘继钦诛杀。

至此,史官记载了一句无比凄凉的话:“于是刘氏之子孙无遗类矣。”

把刘氏子孙屠戮殆尽后,刘继元宣布改元,废弃使用了十七年的“天会”(刘承钧),建立自己的年号“广运”。

刘继元遣使禀命于辽,告之自己改元。不是跟你商量,只是给你通知一声。

经过这轮大清洗,刘继元巩固了自己的皇位,消除了辽国对北汉施加的影响,使得辽国对北汉失去控制。

辽国成了大冤种,俗话说赔本赚吆喝,他们现在连吆喝都赚不到了。刘继元彻底整明白了什么叫地缘政治,以辽国狐假虎威吓唬大宋,以大宋要挟辽国。北汉讹上辽国了。

在以上四种主要因素的促成之下,辽国重新审视了国际局势,有意与大宋讲和。

开宝七年(974)3月,大宋向辽国派使节,呼吁停止敌视、消除误会、合作共赢。辽国方面对此高度重视,并立即派使节作友好回访,表示十分认可大宋的提议,建议双方做进一步沟通,尽快恢复两国关系。

很快,辽宋两国邦交正常化。在当时,这个新闻不亚于冷战时期的基辛格秘密访华和紧随其后的中美建交。

到底是谁先抛出的橄榄枝?

《辽史》记载说是大宋多次向涿州刺史耶律琮提议讲和,耶律琮表奏朝廷(辽),然后朝廷才答应。

《十国春秋·北汉》则记载说是涿州刺史给大宋的雄州送去书信,请求和解,然后大宋答应。

纵观史料和逻辑上的分析,大宋主动求和的说法应该更值得相信。如果对《十国春秋》的记载咬文嚼字的话,人家也没说是辽国主动求和,只是节选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大宋提议求和,辽国同意,并让涿州刺史耶律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