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315章 伐蜀战争2
设置

第315章 伐蜀战争2(2 / 3)


宗衍“哈哈”一笑,轻佻地说道:“那正好向敌人展示一下我们的厉害!”下令继续北上。

在往秦州行进的途中,忽然有一群乌鸦停留在王宗衍的黄罗伞盖之上,其名甚哀路过张恶子庙时,王宗衍亲往祈祷占卜,抽了一签,上面只有四个字“逆天者殃”。

张恶子,是蜀地的一个传说中的蛇神。传说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开国皇帝姚苌在蜀地时就受过它的点拨传说僖宗驾幸蜀地时,张恶子腾云驾雾,显现真身,迎接僖宗皇帝,僖宗皇帝解下随身佩剑赐给它,希望它能帮助自己平叛,不久之后,黄巢伏诛,僖宗皇帝派人给张恶子庙送来许多祭祀品,酬谢它的“平叛之功”。

面对蜀地第一灵张恶子的“逆天者殃”指示,王宗衍仍然认为这是群臣们为了劝谏自己而使用的小伎俩,很不以为然。

在去往秦州的路上,王宗衍与成都府尹韩昭、翰林学士李浩弼、中书舍人王仁裕颇为风雅,吟诗答对,消遣无聊的时光。

王宗衍作诗云:

“乔岩簇冷烟,幽迳上寒天。

下瞰峨嵋岭,上窥华岳巅。

驰驱非取乐,按幸为忧边。

此去将登涉,歌楼路几千。”

随从拍手叫好,纷纷点赞。王宗衍龙颜大悦,随即命王仁裕作诗附和。

王仁裕遂作诗云:

“彩仗拂寒烟,鸣驺在半天。

黄云生马足,白日下松巅。

盛徳安疲俗,仁风扇远边。

前程问成纪,此去尚三千。”

文字游戏,王仁裕在句末必须保留王宗衍的“天、颠、边、千”,还不能突兀、牵强,要有一定的意境和逻辑上的合理性。

行至剑州,王宗衍再遇灵异事件:半夜忽闻山谷中传来喊杀擂鼓声,似有千军万马在激烈厮杀,众人大惊,忽然一只猛兽从山林中蹿出,在惊骇的人群中叼走一人。

王宗衍气定神闲,毫不畏惧,命随从官员作诗纪念。

中书舍人王仁裕作诗云:

“剑牙钉舌血毛腥,窥算劳心岂暂停。

不与大朝除患难,惟于当路食生灵。

从教户口资馋口,未委三丁税几丁。

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

翰林学士李浩弼作诗云:

“岩下年年自寝讹,生灵餐尽意如何。

爪牙众后民随减,溪壑深来骨已多。

天子纪纲犹被弄,客人穷独固难过。

长途莫怪无人迹,尽被山王棱杀他。”

王宗衍看完李浩弼所作,忍不住“哈哈”大笑。

等走到白卫岭,王宗衍又让韩昭作诗纪念,韩昭奉诏作诗云:

“吾王巡狩为安边,此去秦亭尚数千。

夜照路岐山店火,晩通消息戍瓶烟。

为云巫峡虽神女,跨凤秦楼是谪仙。

八骏似龙人似虎,何愁飞过大漫天。”

这马屁拍得已经不够委婉了,全是王宗衍最爱听的词儿。王宗衍于是诗兴大发,作诗附和云:

“先朝神武力开边,画断封疆四五千。

前望陇山屯剑戟,后凭巫峡锁烽烟。

轩王尚自亲平冦,嬴政徒劳爱学仙。

想到隗宫寻胜处,正应莺语暮青天。”

秦始皇神马的都弱爆了,哪儿有我王宗衍逍遥快活!

王仁裕亦作诗和曰:

“龙斾飘飖指极边,到时犹更二三千。

登髙晓蹋巉岩石,冒冷朝冲断续烟。

自学汉王开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秦民莫到无恩及,大散关东别有天。”

陛下,您岂止能把秦始皇比下去呀,连周穆王也不在话下啊!

王宗衍不日到梓潼,再次发生不详之征召,据史籍记载,“大风发屋”。有关部门奏报,说按照科学规律,此等大风预示着千里之外有破国称臣者。

王宗衍再次化身无神论者,“我国地大物博、疆土辽阔,刮大风、下大雨还不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不用大惊小瓜。接着奏乐,接着舞。”酬答吟咏无虚日。

这些诗词之所以得以详细记录下来,传于后世,多亏了一本王氏见闻录,这本书以写实的风格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成为宝贵的文字版纪录片。而它的其中一篇之所以能成为王宗衍的“秦州游记”,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中书舍人王仁裕。

伴随这场大风吹来的,是李继岌的伐蜀檄文。

在这篇檄文中,李继岌对蜀地之民并无冒犯之处,还夸他们都是忠贞骁勇之士,将他们文比杨雄、司马相如,武比关羽、张飞,蜀地庇护过玄宗、僖宗两位先圣,人杰地灵,都是好样的,但姓王的匪徒裂土分疆,罪不容赦!

檄文中,李继岌指出王宗衍的任何抵抗都将是螳臂当车,此番王师前来,“步卒则矗如山,列车骑则迅若雷奔,振雄声而聒动乾坤,腾锐气而动摇河岳”,请蜀地军民务必审时度势,不要逆势而动。

最后,对于迷途知返者,后唐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诱降前蜀将官军民,强调“只诛首恶,余皆不问”的原则,凡能弃暗投明者,皆有厚赏。并拿后梁做反面教材,告诉他们不要妄图负隅顽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