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167章 身兼四镇
设置

第167章 身兼四镇(2 / 3)


建议,叛齐降唐,朱温又以母亲王氏与王重荣攀同宗,认王重荣为舅舅,结下甥舅关系。正是那次倒戈,才使得朱温从一个草贼摇身一变,洗白成帝国功臣,并通过征讨黄巢及其残党秦宗权,一步步走到今天。

朱温也曾对王重荣指日月发誓,说我今后若飞黄腾达了,凡王家子孙,我都会尽心事奉我得志,凡王氏者皆事之!

如今,朱温无故征讨王重荣的后人,既名不正言不顺,又招惹恩将仇报之口舌。如果朱温乐呵呵地径直入城受降,那么他将失去河中地区的群众基础。所以,他必须到王重荣墓前表演一番。

在王重荣墓前,朱温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悲不自禁,声泪俱下地陈辞致祭。奥斯卡欠朱温一个小金人。

此时的朱温,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河中五州之地,控制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河中地区,北控河东,西窥关中。心里早已乐开了花,脸上却还能表现地悲痛欲绝。

影帝朱温收获了河中的民心,河中人民“闻之感悦”,认为朱温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发自肺腑地愿意接受朱温的统治,朱温成了王重荣的合法延续。

钱镠哭周宝,杨行密哭高骈,朱温哭王重荣,马殷哭孙儒。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表演时。

接下来,朱温还是没有着急进驻河中府,而是派使者往来,商讨受降事宜。

王珂打算“面缚牵羊”来见朱温。

这是对投降者最大的侮辱,最早的出处是左传。

“面缚”的意思是双手反绑在背后。史记记载武王伐纣的时候,出现了“肉坦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的记载,意思是赤裸着上身,双手反绑于身后,左边有人牵只羊,右边有人拿着茅草,跪在地上,以膝盖当脚向前走路。用这种方式表达投降者的恭顺,牵羊的意思就是指自己现在是任由对方宰割的羔羊。

到了宋朝以后,女真人也喜欢用“牵羊礼”来羞辱俘虏,但他们的牵羊礼不是真的牵只羊,而是让投降者赤裸着上身不分男女,披上羊皮,在脖子上拴根绳子,成一只羊。“靖康之耻”中,徽钦二帝及皇室宗族、妃嫔、文武百官均享受了这种待遇,很多人不堪其辱,选择了自杀。

左传中还记载着另一种近似的投降仪式,“面缚衔璧”、“面缚舆榇”。意思都差不多,“衔璧”即在口中叼一块玉,表示自己不想活了,因为当时死人下葬时,往往在口中含一块玉“舆榇”就是抬着棺材,同样也是表示自己引颈待戮。

投降的君主在衔璧舆榇的同时,还会让自己的幕僚士大夫们身穿丧服在身边列队,摆出要发丧出殡的架势。同样表示自己做好了被处死的准备。

我们熟知的三国故事中,魏国大将邓艾灭蜀的时候,在成都城外,蜀汉后主刘禅就是“面缚舆榇”。

王珂为了表示自己的谦卑恭顺,主动提出要“面缚牵羊”来见朱温。

朱温大呼不可,说阿舅之恩,何时敢忘?你爸爸是我舅舅,咱俩论起来是表兄弟呀。令尊大人对我恩重如山,你要是以这种亡国之礼相见,百年之后,我还有何面目与令尊大人相见于黄泉?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以平常之礼、家人之礼相见。

于是,朱温就像走亲访友一样,来到城外,王珂出城迎接。朱温紧紧握住王珂的双手,哥们儿长、兄弟短地叙旧说笑,互相诉说十余年的风云变幻,两人不禁唏嘘哀叹,感慨良多,随后,二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联辔入城。

这当然又是朱温故意演戏,演给所有人看的一出合家欢好戏。尽量淡化军事兼并的冲突矛盾,营造出一种自家人主动而和平移交权力的假象。

不久之后,朱温又请前宰相张浚撰写了恩公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碑文,然后素服出城,到王重荣墓前立碑祭奠,并再次哀悼哭泣。

朱温表奏张存敬为河中留后,并请朝廷抓紧时间另派德高望重的、足以服众的、百姓拥护的、人民爱戴的高级官员,来接管河中,必须要快哟,因为河中人民实在太热爱我了,非拦着我不让走,死活让我坐镇河中……

那还另派什么呀,您就接茬受累吧。

昭宗任命朱温做河中节度使,自此,朱温身兼四镇节度汴州宣武军、滑州宣义军、郓州天平军、河中护国军。这四镇是朱温亲自做节度使,其余如潞州昭义军、兖州泰宁军、徐州武宁军等皆由朱温的亲信部将做节度使,也在朱温的直接控制之下。

朱温再上疏,说之前河中每年只给朝廷进贡三千车盐,太少了,我从现在起,每年加两千车,给朝廷供奉五千车盐,咋样?

准奏。

朱温让王珂及其兄王璘、弟王瓒举家迁居汴州,不久之后,又命王珂入朝觐见皇帝,却派杀手在半路华州将其暗杀。

旧唐书的记载比较客观,对朱温哭祭王重荣的记载是“先哭于王重荣之墓,悲不自胜”而新唐书则加入了主观感情色彩,“朱温对王重荣发誓善待王氏子孙……至是,忘誓言,过重荣墓,伪哭而祭”。

等朱温暗杀王珂后,我们就可以十分确定地说,朱温就是“伪哭”,城外的把手言欢也是逢场作戏,政治作秀。

王重荣耿直刚烈、性如烈火,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