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五代十国往事
  4. 第125章 二征徐州
设置

第125章 二征徐州(2 / 2)


着坠落西坡的夕阳,郭言欣慰地闭上了眼睛。

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郭言做到了。

短短几天之内,朱温接连遭受重创,损失了李璠、郭言等功勋老将。痛定思痛,朱温认为还是应该集中力量先解决掉徐州时溥。

于是,带着复仇的怒火,朱温调动了数万大军,直扑徐州,沿路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

一场水灾又让徐州时溥雪上加霜,境内人民苦不堪言。

自从光启三年(887),时溥在泗州截击赴任淮南的李璠、郭言开始,至景福元年(892),朱温与时溥之间的混战已经有五年之久,期间朱温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完虐时溥。感化军辖境内的人民死亡率高达60%~70%。

当然,这种惊人的高死亡率并不是直接死于战场,除了战场的直接损伤,更多的是间接战争损耗,例如战争导致了农民无法耕种,还有一部分是天灾。总之,都与这场战争脱不了干系(徐、泗、濠三州民不得耕获……复值水灾,人死者什六七)。

如此高的死亡率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承受的,时溥俨然是穷途末路,被迫向朱温发出求和申请。

朱温开出了停火条件:滚蛋!

时溥必须无条件离开徐州,让出感化军。城下之盟,没有回旋余地。时溥只能答应。

于是,朱温上奏朝廷,要求把时溥调离徐州,另行委派高级官员接管徐州感化军。

朝廷准奏,下诏时溥为太子太师,调回中央;命宰相刘崇望出任感化军节度使。

诏书送到,时溥临时反悔,拒绝出城,理由是担心朱温在半路截杀自己,故而拒不奉诏。刘崇望刚出长安,就知趣地原路返回。

时溥随后复奏朝廷,说感化军将士及人民群众非常爱戴我,死活不肯放我走,盛情难却,我实在脱不开身,还望陛下顺应民意。

既然人民群众如此拥护,那就……朝廷复诏时溥留任徐州感化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