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越异界华夏,再造大汉
  4. 第八百八十章:攘外必先安内
设置

第八百八十章:攘外必先安内(1 / 2)


看吕束站出来,李天王轻轻点头。

“请讲!”

于是,吕束缓缓的讲起了故事。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虞,一个叫虢。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

吕束的故事很不错,至少朝堂之中一群大老粗们都觉得很不错,故事引人入胜。

不过身为文官,或者说读书读的多的,皆是一脸不屑。

这不就是《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其实说白了就是唇亡齿寒四个字。

这吕束也真是的,如此卖弄自己的文化,着实让人笑掉大牙。

但是当他们的目光看向一群将军的时候,脸色却又变得发黑。

其实唇亡齿寒四个字说的简单,即便是普通人都知道,但谁又知道这四个字的来历呢。

更何况,以唇亡齿寒来形容,虽然通俗易懂,但有了故事,反而是更加的让人相信,更加的有说服力。

虽然很多文人都对《左传》等上古之书里的故事存在疑问,但无论怎么讲,这些都是书本之中的道理,也是现实之中的道理,他们的反对反而不是太多。

没办法,这些都是大智慧,一字可扩万言,即便是上古已经不可考那又如何,《天变说》便是那个承上启下的文章。

虽然过于虚幻缥缈,但它的意义太大太大了,圣贤文章都绕不过它,不然就是无根之凭。

而这个故事,便是唇亡齿寒广为流传,但内容却是只有文人士子方才知晓。

现在这个故事,被吕束用言语的力量讲了出来,让朝臣带入进去,自然会引起朝臣深思。

这些人多是武将,他们属于开国功勋,文化不深但手握军权,影响力也是极其的大的。

而且相比较文官而言,这些人更会为国家,或者说会为他们这个共同奋斗出来的太平道国所考虑。

如此一来,这些人权衡利弊,自然会向着汉军靠拢。

“坏了!”

这个时候,很多文官,包括大乾的使者袁文翰,心中都不由的咯噔一声。

但是他们这个时候根本没办法阻止吕束,因为李天王也是眯着眼睛好似在倾听一般。

他们可不相信,李天王不懂这些,所以李天王的目的显而易见。

果不其然,随着吕束讲完故事,便做出了总结。

“陛下,我汉军同太平道国便是这般关系,唇亡齿寒啊!”

“大乾常常媾和与罗刹蛮,自然是不懂此事,但我想陛下雄才大略,定然英明。”

于是其他人立即跳了出来,“陛下,这汉军妖.........”

还不待这人说完,李天王便一挥衣袖,下了决定。

“我觉得吕祭酒说的很对,诸位爱卿还是下去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如何吧!”

说罢,也不待众人说话,转身便离开了。

但是其亲近的卫士并未离开,反而来到吕束和袁文翰,道:

“两位,陛下专门给你们更换了驻地,希望我们能够加深了解,通力合作。”

见此,吕束和袁文翰也只能笑呵呵的应答。

很快,二人就被带到了一条大街之上,汉军和大乾的驻地,间隔只有一道墙。

“呵呵,算计不错!”

袁文翰率先开口,“不知吕祭酒该如何应对?”

吕束笑眯眯道:“我的目的已经完成,打不了咱就打嘛,又不是不行,反正大乾又打不过我们!”

“你......”

言语扎心,刺痛了袁文翰。

但吕束并未搭理他,反而是乐呵呵的进入驻地。

对此,负责盯梢的人员向李天王汇报了此事,却只得了李天王摇头叹息。

他没想到,两者竟然这般克制。

既然如此,那就拖着吧,每天进行一点,给完这边的进度就给另一边,左右逢源,先拿好处再说。

于是,汉军和大乾即便是水火不容,依旧没有大打出手,反而是不断的推行着谈判的进行。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除了双方越来越大的火气,其他的成果依旧是什么都没有。

而汉军这边,在确定一切都走向正轨,同时太平道国谈判陷入僵持的情况下,刘武立即下令将吕束调了回来主持政务。

没办法,汉军现在进入了战时状态,那么政务更多的是后勤保障之类的,也更加的复杂,与军事上的冲突也逐渐加剧,这样一来就必须有一个资格足够的人坐镇。

刘武不是不行,但他的资格太高,一下场这政务军事就会瞬间倾倒,所以吕束方才是最好的人选。

况且此时的汉军动静越来越大,而太平道国反而是没有了太多的动静,这就足以证明李天王的想法了。

既然如此,战备就不要停,一年准备,情况可以的条件下,汉军率先发起针对大乾的进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