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季汉大司马
  4. 第567章 利民之政
设置

第567章 利民之政(1 / 2)


第567章 利民之政

武汉,黄鹄台。

殿内,刘备忍着身上的病痛,微闭眼睛假寐。

经赵云允许后,司马芝趋步入殿,低声说道:“陛下,臣获得汶山郡都安县主簿,其自言有奏疏上呈陛下。”

“汶山郡?”

刘备微睁眼眸,疑惑问道:“朕若无记错,汶山郡在益州,远在巴蜀。今怎有县主簿至武汉?”

司马芝犹豫几许,说道:“禀陛下,都安县主簿言其县长两三年间,渎职怠慢,不理政事,案事堆积如山,常谎报案牍。其奏疏百上,不知为何,终日不见回音,这才千里至京,持奏疏谒阙。”

“至武汉时,因无公文被臣吏所扑。臣拷问得闻都安县主簿唐侃前后之事,特代其奉奏疏于陛下。”

“奏疏何在!”

刘备忍着身上的不适,从榻上缓缓爬起。

“在这~”

霍峻刚看完奏疏,却见杨仪拱手起身,弹劾说道:“禀陛下,都安县主簿唐侃越级上奏,疏中多有用讳字。且有迎奉曹丕,背君投敌之意。臣仪以为将可用大逆治罪,将其下狱处死。”

刘备边咳嗽,边将奏疏扔到地上,大喘气说道:“嚣张之徒,安敢如此!”

“陛下恕臣浅薄,臣仅为武汉尹守,不知益州细事。”司马芝说道。

“诺!”

都安县主簿唐侃在奏疏中,不仅使用‘备’这违禁之词,且还有在书信中愤怒表示,‘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臣章百上,终不见省,臣岂可北诣魏帝以告怨乎?’。

众人翻开侍郎们抄录的奏疏,见其上内容,不禁皱起眉头。

“陛下!”

“不可!”

徐庶随即起身,反驳道:“主簿唐侃所讼之事,是因我汉治政不严,且奏疏百上而不至中枢,故而因之生怨。此当是益州、汶山之过,及有司之错。愚蠢之人,岂能诛之?”

霍峻无奈而叹,顿感这个都安县主簿头铁,入京谒刘备,细言奏疏之事就好,何必故意去气刘备。说什么若刘备不理,他将北谒曹丕述怨屈。且在某些字词中,不知是故意还是有意,用刘备的‘备’字。

司马芝不知其故,捡起地上的奏疏,见上面方知刘备为何生气。

刘备捂着脑袋,躺在榻上,说不了什么大声的话。

见唐侃用向魏帝上奏来讽刺大汉,今怎能不让刘备生气!

“咳咳!”

刘备摊开奏疏,问道:“汶山郡守何在?可有都安县长姓名?”

王粲代行其事,指着奏疏,说道:“都安县主簿唐侃持奏疏谒京,疏中弹劾县长,以及有违逆之语。今陛下诏诸君入殿,是为商讨此事。”

刘备阻止了司马芝说话,吩咐道:“来人,诏太子、尚书台诸官及诸卿至此,以商唐侃之罪,以及都安县之事。”

司马芝话未说完,却见刘备因愤怒而咳嗽。

“啪!”

半响之后,诸葛亮、霍峻、徐庶、孙邵、杨仪等尚书台官吏,纷纷入殿,向刘备行礼。

杨仪毫不退缩,直面徐庶,说道:“陛下,益州、汶山虽有过,但唐侃口出怨言,有诋毁陛下之意。且明知陛下讳名,且故多用之。今若不惩处,岂不有损陛下之威。蜀人若知陛下不惩处,必而大涨威风,而后骄纵。”

“呵呵~”

徐庶当即冷笑不已,对着杨仪骂道:“小人因公而生怨,不远数千里,从巴蜀之西陲至京师。其舍尽家财,风餐露宿,上告京师。今尚书不理其因,而因疏中怨言,欲下罪治之,岂为人臣之礼乎?”

“尚书之所为,与贪官长吏有何所异?又或是尚书与小人有何大仇?不恤其情,而怪其罪。”

说着,徐庶扬了扬奏疏,讥讽说道:“正是因有尚书这等官吏,方逼唐侃口出北谒魏帝之言语?”

“陛下在上,徐江州安敢如此?”

杨仪被气得脸色涨红,说道:“君仅是江州刺史,有何官爵干扰尚书台理事。”

“杨威公,还不退下!”

诸葛亮将奏疏扔到案上,沉着声提醒道。

杨仪敢怼徐庶,却不敢怼诸葛亮,唯有愤怒坐下。

徐庶朝着刘备长拜,说道:“禀陛下,中汉之末,贪官污吏横行,法度不得伸,庶唯持剑以报仇。今我季汉之世,岂能与中汉相同,臣请陛下免唐侃死罪,鞭挞三十以为治罪。”

徐庶出身不高,昔日自感有法难伸,方杀人报仇。后来被同伙救走,之后的他弃武从文,寄希望用法度而肃清天下贪官。

今徐庶见到唐侃行千里谒京上疏,岂能不为之共情?

“怨言之罪可免,触及陛下讳字之罪,岂能以三十鞭过之?”孙邵说道。

“陛下名中讳字,早些年无人不用。小吏粗鄙,无知而用,有何不能理解?”徐庶说道。

“这~”

孙邵看向榻上刘备,说道:“今下之事,还请陛下开口!”

愤怒消散的刘备,其脸色如常,问道:“不知仲邈、孔明,有何见解?”

“禀陛下,两汉以来,天子之名可避,亦可不避。”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如中汉孝明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