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血蓑衣
  4. 第781章 哈拉和林(二)
设置

第781章 哈拉和林(二)(1 / 2)


“我一直很好奇,传说中的漠北二十四城究竟是一座城,还是二十四座城?”黎海棠眉头紧锁,一边回忆着有关“漠北二十四城”的种种传闻,一边炮语连珠似的追问,“漠北二十四城在江湖上颇有威名,与赤风岭、胡马帮并称塞北三大教派。而塞北三大教派又和西域三大教派齐名,共同组成异域武林,与我中原武林分庭抗礼,占据天下武林的半壁江山。那漠北二十四城究竟算一个门派,还是二十四个门派?”

“哈哈”

面对黎海棠的困惑,苏禾不禁放声大笑,纠正道:“其实,塞北是塞北、西域是西域。塞北的赤风岭、胡马帮、二十四城与西域的金轮寺、天葬峰、玲珑海根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交集。至于你口中的异域武林,不过是你们这些中原人一厢情愿强加于我们的名头罢了。”

“如此说来,漠北二十四城是一个门派?”悟禅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相较于门派,漠北二十四城更像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帮派。”苏禾斟酌道,“它不是一座城,而是二十四座大小、规模相当的城池,分布于和林以北,呈扇形排列。二十四城虽在名义上是民间势力,但它的本质其实是和林的卫城,戍卫东、北、西三方来敌,从不主动插手江湖之事。”

“此言何意?”

“此事说来话长”苏禾不急不慢地解释道,“二十四城的前身,其实是成吉思汗设立的二十四支护卫大营,每营三千兵马,全部来自大汗的亲族部落,可以说是亲信中的亲信。他们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牵制,从始至终只听命于大汗一人。”

“嘶!”苏禾此言,在勾起柳寻衣等人兴趣的同时,亦令他们大呼意外。

“当年,成吉思汗刚刚统一蒙古诸部,军心、民心皆十分不稳,常有不轨之徒欲谋害大汗,于是设立二十四营专门护卫大汗的周全。”苏禾继续道,“后来,伴随着蒙古大局的逐步稳固,大汗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少,于是将二十四营的兵马化身为民,并于驻地开垦农耕,建设房屋,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渐渐衍变成如今的二十四城。时至今日,二十四城依旧是大汗的亲信部族,城中的青壮年对弓马刀箭无不精益求精。一旦战时需要,顷刻间便可化民为兵,组成一支声势浩大,战力不俗的生力军。”

“原来如此!”柳寻衣恍然大悟,“如果我没有记错,龙羽就是出自漠北二十四城吧?”

“正是!他非但出自二十四城,而且是二十四城的佼佼者。”

“二十四城护卫和林的东、北、西三方,那南方呢?”悟禅忍不住开口追问,“南方靠什么守卫?”

“这”苏禾似有犹豫,反复斟酌一番,搪塞道,“诚如所见,和林以南是延绵数百里的荒野大漠,它是一道天然屏障,南方之敌若无人指引,大都走不出那片沙漠。更何况,胡马帮常年盘踞在大漠一带,外人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和林绝非易事。”

“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另一个原因。”一路寡言少语的丁轻鸿幽幽插话,“蒙古对南方一直采用积极进取的策略,常言道最好的防守莫过于主动进攻。而今,京北大营的五万兵马于河西一带虎视眈眈,云南大理尽归蒙古,暗藏雄兵无数,对江南富庶之地更是垂涎三尺。大宋朝廷忙于南北防守已是自顾不暇,岂有精力袭取和林?”

丁轻鸿一语道破玄机,令稍显压抑的气氛变的愈发尴尬。

“愿此番和亲能令两国修睦。”苏禾并不计较,淡笑道,“既然王爷总管漠南汉地的军国庶事,那他迎娶大宋公主后,对中原的策略必定有所改善。”

“苏大哥,我有些不该问的话”犹豫再三,柳寻衣终究抵不过内心的纠结,硬着头皮缓缓开口,“如果苏大哥不想说,可以不说。”

“你且说来!”

“我想问问”柳寻衣踌躇不决,反复措辞,“即将与公主和亲的这位王爷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苏禾一愣,迟疑道:“柳兄弟问的是”

“只要苏大哥能说的,我统统想知道。”柳寻衣忙道,“比如年纪几何?身高几许?相貌如何?才识如何?性情是刚是柔?脾气是好是坏”

“反正你马上就会见到王爷,我告诉你也无妨。”苏禾面露沉吟,眼中渐渐流露出一抹崇敬之色,“王爷乃成吉思汗之孙,上监国托雷之子,当今大汗之胞弟。非但出身显赫,而且天纵大才,勤奋上进,是蒙古真正的掌权人之一,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爷今年四十有余,正值春秋鼎盛。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既有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亦有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儒雅之秀。德才兼备,文武济世,是苏某十分敬仰的一位人物。”

“这”

柳寻衣从未见过苏禾对一个人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不禁心中一惊,同时暗生忧虑:“他会不会夸大其实,意在安慰自己?”

“论年纪,王爷或许比王妃大上一些,但凭王爷的地位和才干,绝对是人中之龙,断不会委屈王妃。”苏禾正色道,“更重要的是,王爷对汉人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尤其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醉心已久。殊不知,他排兵布阵常用汉人兵书中的战法,麾下的文臣武将亦有不少是汉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