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极品小农民
  4. 第1163章迎刃而解
设置

第1163章迎刃而解(2 / 2)


要抢在年前就要搞这一次对淮鞍地区的推介会,我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很显然,霍崇浩和舒志高都还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和国家经贸委以及国电公司的协调勾兑上了,觉得只要能把具有主宰权的这两个部门侍弄好了,一切就OK了。
我却不那么认为,黄文翰也明确告诉过自己,在争这个电力设备和材料基地的地市不少,光是江州省就有两三家,还不说黔阳、柳州以及渝城这些实力远超过淮鞍的城市了,你光靠所谓勾兑关系就想拿下这样大一个众目睽睽都盯着的大项目,那肯定不太现实,那得比综合实力。
什么是综合实力,除了关系还得有其他东西。
你有关系,难道说像黔阳这些城市就没有关系了?就连柳宪霖都为了这个基地专门到京城活动了一圈,由此可见这个基地的重要性了。
除了关系之外,那就得比明面上、大家都能拿得上台面出来的东西,比如你的水电气和土地供应,你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你地方政府能给予的政策扶持,你劳动人力资源素质高低和丰富程度,你劳动力价格问题,你的配套企业基础问题,这一切都是要实实在在拿出来比一比的。
同等条件下你和上边关系好,甚至可以说条件稍稍差一点,只要你有过硬的关系背景,估计放在你这儿也就放了,但若是你基础条件差远了,那只怕上级也不敢随意徇私,毕竟都是为公事,上边也还是怕下边其他落选地区闹腾,真要闹到上边去了,你又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解释,那谁也过不去这个坎儿了。
正因为如此,我就丝毫没有敢怠慢,通过花行云和贺柏龄等浙江那边的朋友帮忙联系了一些厂家,也算是小有成果。
又通过这些人帮忙联络接触了其他一些同行,大家都对淮鞍准备到沪海来招商表示出了一定兴趣,只是鉴于已经要年底了,大家都还是希望能够在沪海听一听淮鞍方面的介绍,然后再决定是否有必要到江州这边实地来看一看。
我对于这一次招商引资并没有多少把握,至少在自己看来,江浙一带的私营企业能够达到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生产基地的那种规模的还不多,所以霍崇浩和舒志高将重心放在沟通联络国家经贸委、以及国家电力公司这些国有部门单位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他们也忽视了这一点,那就是在大家都盯着这块肥肉时,你就不能指望着上边垂青于你,人,还是得靠自己。
不管国家电力公司这个基地能不能定在淮鞍,我都打算好生利用这一次去京城和沪海招商的机会,和沿海发地区的企业界人士接触一番,要完全依靠省、市驻京和驻沪办事处显然不现实,这些办事处的人员能替你张罗一下来往接待还行,你要指望他能替你介绍多少当地业界的企业家认识,就实在太难为他们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