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望门娇媳
  4. 第 61 章
设置

第 61 章(2 / 4)


坛,社稷坛下聚了乌压压一群人,除了文武百官还有上六卫的将士。

皇帝立在祭坛最上,由刘希文并羽林卫大将军左逍林护佑,其余王爷皇孙均在台阶下按品阶站班,左下从十一王裴循起,身后跟着秦王,陈王等十几l位王爷,在裴循后排则是以秦王世子裴文成为首的皇孙。

皇帝右下首列着两排三品以上朝廷大员,再往下则是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及护卫左右的上六卫将士,将士们个个头戴凤翅盔,身覆褐铠甲,英姿勃发,神色肃穆。

一眼望去,乌压压上千人,浩浩荡荡,气贯如虹。

随着一声号角吹响,所有人下跪磕头,

“臣等恭请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一阵山呼万拜,震天撼地,场面蔚为壮观

而在这般正式恢弘的场面中(),独独缺了一人。

这便是熙王。

朝廷每年年初年尾均要祭拜天地(),每月礼部与太常寺也有日常祈福,日子不是初一便是十五,而这一回与平日不同,定了十月十六。

皇帝何以将这么重要的日子定在十六,只因这一日是已故明月长公主的诞辰。

谁都知道明月长公主出生时,天降祥瑞,皇帝将之视为大晋的福星,故而这一回泰山封禅,他定的也是这个日子。

既然与明月长公主有关,熙王这个“罪魁祸首”就不应该在场了。

熙王很识趣地寻了个借口没有进宫,皇帝自然默认此举。

知晓真相的唯有当年宫里老人。

只是熙王被皇帝嫌弃已不是什么秘密,众臣替熙王鸣不平的同时,也都习以为常。

很快祭祀典礼开始,礼部尚书郑玉成从小内使手中接过匣子,现场打开,随后开始宣读祭天地诏书。

“皇天在上,后土照临,今朕承先祖之遗志,继往圣之伟业,特告天地神明...”

“大晋创国至今有一百又一十一年矣,承天之佑,集地之灵,亿兆黎民安居乐业,华夏四土边尘不惊,朕常上思兢恪祖业,下忧庇护黎民,无日不怀惴惴之心,宵衣旰食,不敢斯须自逸.....”

郑玉成高亢浑厚的嗓音回荡在天际,语气越发激昂澎湃,人人垂首漠听,听着听着几l位年幼的皇孙竟打起了瞌睡,

“朕宽以养民,苛以待亲...”

郑玉成几l乎是下意识读完,可读出来后猛打了趔趄,连忙定睛一瞧,随后脸都白了。

全场死一般寂静。

所有人惊愕地盯着郑玉成,不敢去看皇帝的脸色。

皇帝木了一瞬,待那“苛以待亲”四字在脑海回旋片刻后,脸色立即变得生硬如铁,他劈头盖脸朝郑玉成喝去,

“你说什么!”

郑玉成吓得魂飞魄散,赶忙跪了下来,

“陛下,诏书有误,诏书有误!”郑玉成已汗如雨下。

就在这时,前方承天门方向突然传来一道急鸣,

“陛下,出事了!”

在场文武百官纷纷回眸,只见一簪缨高耸的御林军飞快奔来,单膝着地朝皇帝禀道,

“陛下,张贴在正阳门外的祭天地文稿出岔子了!”

皇帝双目眯成寒针,面上已蓄起狂风暴雨。

施卓列在百官之首,扭头过来将御林军拧起来,喝问道,“出什么岔子!”

“诏书有误!”

众人看了下那名御林军,再瞅一眼郑玉成,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

细细琢磨那“苛以待亲”四字之后,所有目光都落在裴沐珩身上。

诏书是齐太傅所撰,由裴沐珩誊写,誊写后又是他亲自签发至通政司与礼部,再行昭告天下。

而恰恰是在这一日,这般庄重严肃的场合,赫赫军功的

() 熙王被排斥在外。

这个苛以待亲的对象是谁,已不言而喻了。

这是熙王府对皇帝发出的一声悲愤与不满。

风更大了,朝阳藏去了乌云后,寒霜覆满整座社稷坛。

大理少卿刘越吓出一身冷汗,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涌上心头。

“苛以待亲”四字说多么难听也不至于,可绝对不应该出现在一篇昭告天下的文疏中,诏书经过四审最后到裴沐珩手中誊写,且由他寻内阁与司礼监盖戳,以裴沐珩的身份与能耐,想混过内阁与司礼监的印章也不难,更何况是一份已四审的诏书,最后又是他将之锁在匣子交予通政司颁布出去。

此情此景下,这个人只能是裴沐珩无疑。

一个“苛”字便把皇帝形象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这话说得是事实,皇帝对熙王已经不仅仅是用苛刻来形容,简直称得上是虐待了。

仅仅用这么一个字,便可以彻底将熙王府踢出局,且永不能翻身。

就在这时,又一道急促之声雪上加霜扑来,

“陛下不好了,齐太傅听闻此事,口吐鲜血,已昏厥在府中!”

齐太傅虽担着翰林院掌院之职,却因年迈体衰早已在府上荣养,只偶尔天气晴朗时入宫陪驾,入秋后,老太傅身子越发虚弱,今日也是告病在家,祭祀天地坛出现了重大变故,对于齐老太傅无疑是致命一击,若这个时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