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4. 第374章 我什么时候说是瓷器了?
设置

第374章 我什么时候说是瓷器了?(1 / 2)


张翰宇把刚才买的那个明代的黄玉执壶摆件拿了出来,又看了看锦盒里的执壶,有些疑惑,“何老弟,这也不像啊?”

何仁乐了,“张哥,执壶只是一个器型,具体的样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有的壶口和壶把持平,有的壶把更高,有的甚至不是椭圆形的壶把……国外的执壶造型更多。”

赵姐奇道,“国外也有这玩意?”

“有啊。执壶是唐代的时候从中亚的胡瓶演变而来的,唐宋时期变成了酒注,到了元朝酒注不流行了,改为流行玉壶春瓶,然后就有工匠结合了酒注和玉壶春瓶的特征,设计出了杏叶执壶。你们仔细看,这把执壶的瓶身,就是玉壶春瓶,而壶口和壶把就是按照酒注的样子设计的。”

众人面面相觑,执壶他们算是知道什么样了,可是酒注和玉壶春瓶是什么玩意?他们根本没有概念。

何仁无奈,只好上网搜了几张酒注和玉壶春瓶的图片,让他们看明白,才能继续装逼。

钱哥撇了撇嘴,“和国外有什么关系?”

“你别急啊。”何仁微微一笑,“大概明朝的时候,就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也出现了类似的造型,至于怎么出现的,还没有定论,有说是从中亚或者中国传过去的,我比较倾向于是从元代传过去的。”

张翰宇比较好奇,“也是瓷的?”

何仁摇摇头,“是玻璃器,如果是瓷的,那就不是传过去的,而是有人买过去的。欧洲直到十八世纪初,才学会自己烧制瓷器。而文艺复兴要追溯到14-16世纪,恰好是元代和明代……”

众人微微点头,同时也有一丝骄傲,中国古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再看何仁的执壶时,心境就不同了,越看越觉得漂亮。

倒也不全是文化自信,这把杏叶执壶确实挺好看的。

工艺是掐丝珐琅,但是设色非常素雅,纹饰也颇为写意。

壶身正面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和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的一把松竹梅青花执壶非常像,有宋代工笔画的风韵。

侧面是黄、白、蓝、紫四色莲花,云肩是紫色釉,非常通透,还点缀了不少五瓣小花。

然后就是肩颈处的一圈梅花和颈部还有腹底的蕉叶纹,口沿处还有一圈葡萄纹,圈足是卷草纹,盖子上是玉兰花和梅花……

主打一个花团锦簇!

但是如果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人,就会觉得非常乱,不够庄重。

恰好钱哥就是这种人,“什么玩意乱七八糟的,我最看不上这种掐丝珐琅彩,闹眼睛,还很便宜,这也算是大漏?”

何仁乐了,“十五年前,一件乾隆的掐丝珐琅粉彩寿山福海双龙耳盖瓶,拍了一千八百万。还是十五年前,还是乾隆,一对铜胎掐丝珐琅鹤足双龙耳盖炉,拍了一千万。这些也算便宜?”

钱哥撇了撇嘴,“一千多万而已……”

赵姐不乐意了,在桌子下面悄悄踢了钱哥一下。

一千多万对钱哥来说不算什么,对其他人来说不就是大漏?

“何老弟,你这个也是乾隆的掐丝珐琅彩?”

何仁摇了摇头,“不是乾隆的,是元代的。”

“什么?”

本来准备闭嘴的钱哥直起了身子,“你是不是忽悠我们呢?掐丝珐琅彩可是康熙发明的,你说这是元代的?”

赵姐和张翰宇或多或少也听说过类似的说法,纷纷看向何仁。

何仁微微一笑,“掐丝珐琅和珐琅彩还是有区别的。钱哥说的珐琅彩确实是康熙授意制作的。不过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而已。而掐丝珐琅器我们通常叫做景泰蓝。”

钱哥一脸不屑,“景泰蓝不也是明代才有的吗?”

“谁告诉你的?”

钱哥一翻手机,何仁差点笑出声,是一个公众号……

“钱哥,你哪怕看看百度百科呢?”

何仁摆了摆手,“虽说百度百科也不一定准,但是关于景泰蓝的部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宋元时期,掐丝珐琅器就跟着番货传入中国,但是当时并不算流行。直到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国,就是阿拉伯那些国家,俘虏了不少大食国的工匠,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才正式传入中国。所以说,从元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自己制造掐丝珐琅器了。”

钱哥不信邪,拿着手机咔咔一顿查,然后就颓然坐在了椅子上,不过没多久,他又支棱起来了,好像抓住了何仁的漏洞。

“元代制作的那叫铜胎掐丝珐琅器,根本不是瓷器,你还是在忽悠我们。”

何仁一个战术后仰,两手一摊,“我什么时候说这是瓷器了?”

“嗯?”

赵姐弱弱地问道,“签合同的时候,上面明明写的是瓷器……”

何仁摇了摇手指,“坑人,我不行;鉴宝,文老板不行。他要是不按照普通的珐琅彩卖给我,我上哪捡漏去?”

这次就不是钱哥一个人惊讶了,所有人都愣住了。

何仁侃侃而谈,“当然,也不能都怪文老板。杏叶执壶在元代极为罕见,明朝以后才开始流行,洪武时期就留下了不少瓷的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