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4. 第363章 封禅泰山,比肩秦皇汉武?
设置

第363章 封禅泰山,比肩秦皇汉武?(2 / 4)


,是赵与芮小时期做火柴枪的记忆。

然后赵与芮对着工匠们细说。

这里放火药,这里装燧石,然后扣动板机,击锤和燧石打击点火,火药爆炸,产生冲击力,让子弹射出。

他讲起来很简单,但具体构造完全靠自己猜想。

至于火门在什么位置,板机怎么敲击,要不要弹簧,赵与芮原本也不知道,好在这几年工匠们一直在根据他的说明再研究,目前已经能成功击发起火,唯一的难度就是怎么搭配到枪管上面,能完美运行,完成击发。

今天赵与芮在火器局呆了一上午,中午都是在火器局和几个官员一起吃了午饭。

在赵与芮和官员们看来,以大宋现在的能力和工匠们的实力,有赵与芮这个老师在前面,火枪打造不难,难的是质量提升。

赵与芮走时要求工匠们,用钻孔法弄一根火枪,用卷管法弄一根火枪。

工匠们认为钻头没这么长,只能和卷管法一样,以大小管套合,钻两根,甚至三根不同的枪管套合起来。

下午回到垂拱殿,赵与芮御案上已经堆满了内阁秘书郎们先批的奏折(包括下面传来的公文急信),在赵与芮的改制下,大宋的内阁体制和大明学习,但又有不同。

因为大宋没有司礼监,也没有宦官批红的事,通常内阁每天值守人员批完之后,分按重要和不重要分类堆放在赵与芮的御案上。

等赵与芮坐到御案前,就能一眼明了。

从左至右,依次是军事,民事,吏事,财事,其他诸事等。

赵与芮把民事的放在前面,也是代表他比较看重民事。

今天值守的内阁成员有刑部尚书李皇、秘书郎黄朴,谢方叔。

三人在皇帝进来时正在议论什么,看到皇帝进来,三人赶紧起身,然后叩礼。

“免礼免礼。”赵与芮随意的挥挥手,来到自己御案边上。

胡松很快端上来一杯凉水,这会七月份,临安还是比较冷,皇帝平时喜欢喝凉开水,而大部份臣工们,都还是习惯喝凉茶。

看到皇帝坐下,李皇与黄朴,谢方叔两人对视几眼,先站到皇帝御案前。

赵与芮左右看了看,先抓起关于军事。

按赵与芮的要求,越是重要的越放在前面,越是不重要的,越可以放在后面,他通常先看军事最上面的。

第一本不是奏折,而是孟珙从陕西发来的信件。

他率五万大军三万民夫自陕西陇佑地区入西夏,最后从河州发信向临安。

这信是一个多月前发的,一路经各省达到临安,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是孟珙向皇帝简单说下自己的战略和意图,不算加急,所以走的不是很快。

赵与芮打开匆匆看了几眼,又拿起下面一封。

下面这封发自二十多天前,来自西夏境内。

这封信比前面发晚了十几天,但和前面的同时到临安。

孟珙说阔端集中数万兵马来阻击,他临时决定先去打夏州附近,抢些人口物资,再回头想办法水淹中兴府。

赵与芮原本就是和他商量好,准备去水淹中兴府,但水淹中兴府要有几个前提,一是自己要有足够的物资能够长期生存,二是能守住蒙军的进攻,三是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干活。

当年蒙军水淹中兴府,有前两个条件,但没有民夫,所以工程干的一塌糊涂,最后还淹了自己。

孟珙先去抓人,赵与芮认为没什么问题。

赵与芮估算着时间,现在孟珙军应该和蒙军干起来了,如果孟珙军被包围,或已经在中兴府城外驻守,后面的信使就无法再过来,赵与芮也回信也毫无意义。

赵与芮相信孟珙,更相信自己的计划和战略,所以也没准备回信给孟珙。

将领在外,怎么打,如何打,还是让他们自己决定比较好。他远在数千里之外,轻易不要去影响将领们,何况还是孟珙这样的名将。

下面的信还有孟瑛从瓜州发来的,瓜州距离这里三四千里,更加远,这封信是孟瑛刚占据瓜州后发来的,写信的时间也是两个多月前。

孟瑛说李平夏一部已经进入西辽,察合台不管西辽,还是统兵来打沙州了,后面他打算带着察合台跑来跑去,从西夏跑到西辽,如果实在跑不了,就回城固守,拖延时间,让孟珙水淹中兴府,但不能肯定察合台会一定攻城。

孟瑛也没料错,察合台和阔端攻了几天后,就没心思,立刻回军去打孟珙了。

孟瑛还说,如果察合台也去打孟珙,他们会在后面跟着。

赵与芮看完后起身看了看地图,发现瓜州距离中兴府有两千多里。

而瓜州以下,目前全是蒙军地盘,各城都是蒙军驻守。

孟瑛率部跟随,补给是个问题,要么一路抢掠蒙军牧民的,如果蒙军牧民全部进城,那就比较麻烦。

但西夏这地方有个缺点,就是除了中兴府等几个重要城市,大部份城都比较小,一旦有战事发生,四周牧民们能尽量跑进去,很多牛马羊无法全部进城。

这点在蒙古打西夏时就能看出来,西夏的百姓能进城,但大量牛马羊带不进去,城中地方小,进去也没地方牧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