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4. 第338章 耗死赵与芮就好
设置

第338章 耗死赵与芮就好(2 / 4)


益。

西夏被封给阔端,西辽是察合台的,草原上还有拔都的,斡陈那颜的,将来还会有今天在场的阔出的,合丹的。

大伙封地还没有封起来呢,你就这么干,我们以后还怎么拿好处?

所以耶律楚材这个提议出来后,别说斡陈那颜这个现在有封地的,就是阔出和合丹这两位暂时还没有封地的小王子也是脸色青黑,难看的要命。

按耶律楚材这说法,以后蒙古中枢在各地全设课税使和地方官员,用来管理和征收税赋,还能征召兵员,这让这些宗室王子们怎么接受?

这不等于是削蕃了?

“万万不可。”斡陈那颜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他看窝阔台有意动的表情,立刻跳出来反对。

然后大声喝斥耶律楚材,这不是挑拨蒙古人内斗?其心可诛。

又说,大汗(成吉思汗)把阿力麻里(西辽所属)赐给合汗的哥哥察合台为封地,你要合汗在哥哥封地收税和征兵,这不是挑拨兄弟关系吗?

窝阔台闻言微微一愣,他心里想这么干嘛?

我感觉窝阔台肯定是想这么干的。

但现在这种情况,他刚登汗位没几年,连年打仗又全失利,所以肯定不敢这么干。

耶律楚材的建议是不错,但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能和宋朝讲和,双方几十年不动兵,窝阔台逐步完善制度,学习中原王朝,用几十年时间,还是可以做到,但将来的四大汗国会不会还有这么大,能传承几百年可就不一定。

蒙古的这种分封制,有坏处,也有益处。

窝阔台听完之后,终于挥了挥手:“此事容后再议,当务之急还是先要对付宋人。”

完善国家统治的事,以后再说吧,还是先说对付宋人的事。

当然,耶律楚材刚才给了两策,现场诸贵族也在分别考虑这两策的效果和实行难易度。

当初打金国,蒙军三路出兵,前后动员了近五十多万大军,最后还是失败而回。

如果打体量比金国更大的宋国,军事实力也超过金国的宋军,显然需要更多的兵马。

也就是如耶律楚材所说,还要从西面,北方,西辽、西夏,甚至漠北等地,征招更多的兵马,最好能有百万大军,分几路出发。

但这么干的话,又很容易影响到蒙古在其他地方的统治。

耶律楚材听窝阔台说要先对付宋人,当下也不再出声,先退到一边。

他是不希望现在和宋朝全面开战的,蒙古人应该先巩固北方的统治,在北方休养生息,繁衍人口,如果能和金国一样统治北方五十年或一百年之久,百年之后,耶律楚材有信心,仅北方就能动员百万大军,完全不需要蒙古人,就可以用汉人来打汉人。

现在的蒙古看起来很强横,但没有对地方形成牢固的统治,如果一直打胜仗还好,一旦被打败了,立刻就可能滚回草原。

耶律楚材退下后,其他贵族也没有出声。

窝阔台这时缓缓道:“现在是宋军咄咄逼人,不但在中原战场阴我们,还在高丽伏击我军。”

“是战是和,有时候不一定是我们说了算,或许我们想和,别人未必愿意。”

这话说出来有点丧气,因为自成吉思汗以来,从来只有大蒙古逼和别人,没有谁能让蒙古提出议和的事情。

现场诸多贵族听的眉头紧锁,感觉窝阔台完全没有成吉思汗的霸气。

这会要是成吉思汗还活着会怎么干?

大伙不约同想到这个问题。

若是大汗还活着,恐怕立刻要召集重兵,和宋军一决高下?

可能发现自己刚才说的话有点影响士气,窝阔台又道:“也可能我们想战,对方想和。”

“宋军有很多火炮,如果他们想和,一心守城,咱们逐城去打,可能毫无作用,想打也未必打的起来。”

耶律楚材立刻道:“陛下说的有理。”

确是这个道理。

以前蒙古无论和谁打仗,基本都握有主动权,想进攻就进攻,想撤退就撤退。

现在你和宋军打可就不一定。

宋军不想和你打,只要死守城池就行,人家有火炮,蒙军的投石机基本没什么用,想去进攻宋军的城,比较难艰。

而你还得防着宋军主动出击,打蒙军的城池。

宋军火炮犀利,攻城容易,蒙军现在很多城池左右为难。

你城门不设防吧,怕宋军突然来攻,你要设防吧,自己出不去。

所以现在蒙军占据的城池中,各守将都在城门边堆积了大量的砖石,一旦发现宋军,立刻就要堵城门。

“陛下。”耶律楚材又道:“宋军现在出兵都是不经廷议,有时前面打完了,朝廷的文武官员都不知道,赵与芮这人是不讲武德,不按套路来的。”

耶律楚材这句话才是重点。

因为历朝历代以来,包括他们大蒙古,如果要打仗,肯定也是要召集各贵族一起来商议。

像宋廷以前都要在上朝时议论,皇帝和大臣们共同商量,如何打仗,出多少兵马,以谁为大将,要多少后勤,甚至走什么路线。

如果有对方细作在宋朝京师,往往上午廷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