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秦唐之好
  4. 36.第 36 章 猜测
设置

36.第 36 章 猜测(2 / 4)


“我自然明白。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我只有蛰伏起来,暂且忍耐,万万不会流露出对秦国的不满。”顿了顿,他又道:“阿父所犯之错,我定不会再犯。”

他声音虽轻,但极为坚定。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就流露出对秦国的敌意,无异于螳臂挡车。他的阿父已经用血泪的教训证明了这一点。

黄歇被芈完的这种坚定的意志感动了,他郑重地道:“臣定会竭尽所能辅助太子。”

那日过后,无论是黄歇还是芈完,都没有再提及那场对话。

无论是在秦为质之时,还是回国继位之后,芈完都表现得唯唯诺诺,只知一味亲秦附秦。

可黄歇知道,芈完心中的那把烈火并未熄灭。

若芈完真是个胸无大志的楚王,又岂会派黄歇攻灭鲁国?

在邯郸之围后,秦军大败,白起被秦昭王赐死。芈完觉得一雪前耻的机会来了。秦国风头正盛之时,他自然要避其锋芒。现在秦国成了只伤虎,究竟还有几分实力在呢?

芈完想试探秦军实力,又不敢自己出这个头,便暗搓搓撺掇周赧王出头做牵线人,欲联合其余几国攻秦,削弱秦国实力。芈完给出了一个令窝囊了一辈子的周赧王无法拒绝的口号——“重振周王室威名”。

可惜,彼时的周王室已成了一个空架子,勒紧裤腰带也只能凑出几千兵丁,周赧王甚至连这几千兵丁的军备都凑不齐,需要向商人们借贷。

到了约定的时间,只有楚军与燕军如约而至,其余四国都失约了。结果可想而知,合纵联军又无功而返,周王室这个出头鸟还被秦国给攻灭了。

周王室的下场让芈完暗自心惊。经过此事,芈完又蛰伏了起来,至少明面上,他不敢再与秦国对着干。

这一蛰伏,便又是十数年光景。

好不容易等到秦昭襄王过世,秦国在短短时间内王位连续更迭数代,芈完的身体却每况日下。

他当初光复楚国,找秦国一雪前耻的愿景,当真还能实现吗?

黄歇自认应下姚贾所求,虽有私心,但也是在为楚国考虑,为大局考虑。

可看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楚王完,那些话,他是当真说不出口了。

楚王完已经在他的劝谏下隐忍了大半辈子,难道,在他最后的时间里,还要让他继续忍下去吗?

黄歇的迟疑,被楚王完尽数看在眼中。

他将枯瘦的手覆在了黄歇的手上:“你我之间,难道还有什么话是不可以说的吗?说吧,寡人听着呢。再过一阵儿,寡人怕是连这话都听不到咯。”

楚王完的目光透过狭小的窗子,望向了窗外。此时,地面已覆上了一层白霜。

他叹了口气,喃喃道:“也不知寡人还能不能看到来年的春日。趁着寡人还在,能为楚国操劳一日是一日吧。”

他膝下虽有数子,但才干并不出众。

芈完自己被人视为守成之君,然而他的子嗣资质还不如他。

如今秦国强悍,各国都不得不避其锋芒,稍有差池,楚国便有覆灭之危。

在这等情况下,芈完又岂能放心离去?

“谈及国家大事之时,莫要感情用事,这是你曾劝说我的。怎么如今,你自己反倒做不到这一点了?”楚王完问。

黄歇将自己的泪意逼了回去,与楚王完说起了姚贾入楚所求之事。

“……如今秦军势大,我楚国上下又因王上抱恙而动荡不安。此时实在不宜与秦国交恶,还望王上三思!”

楚王完静静地听完了黄歇的话,对黄歇道:“秦王要随侯珠,就给他吧。连我楚国旧都都被秦军所夺,寡人难道还会吝惜一颗珠子吗?”

再是宝珠,也不过一件死物罢了。

楚王有闲心赏玩它时,它才算是个宝贝,一旦楚王无心赏玩,它又有何用处呢?

“寡人不过一苟延残喘之人,那秦国使臣要看,就让他看吧。”

秦王既无意在此时对楚国动兵,让秦王降低对楚国的戒心,是最明智的选择。

黄歇看着说几句话就开始喘气的楚王完,心中暗自叹息。这番话听着懦弱无能,却已是楚王完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

说实话,楚军实力并不算弱,但楚军对抗秦军,难点就在楚军四分五裂,而秦军戮力一心。

楚国经过多年发展,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周王朝,不仅有着屈、景、昭三大氏族,底下还有不少中小氏族。

这些老氏族们实力过于强大,楚王连出兵与否都需要跟老氏族们商量着来。有好处时,老氏族们自然个个都积极踊跃,没好处时,都盼着别人上,自己缩在后头。

如此一来,战斗力可不就大打折扣了?

当初,吴起看出了楚国的弊端,意欲在楚国境内行变法之事,削弱楚国老氏族们的影响力,将大权重新归拢于楚王手中。

楚悼王对吴起十分支持,吴起的变法,一时之间也取得了极为喜人的成效。

可惜,楚悼王死后,楚国没能抵抗住老氏族的反扑,所变之法尽皆被废。本次变法虽失败了,却为后来秦国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

楚怀王时,屈原也看出了这一点,意图效仿吴起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