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官路高升笔记
  4. 第131章临江新城
设置

第131章临江新城(2 / 3)


先发也从临江镇出发,他们三人在江城碰头,让叶三省先找一个茶楼把地址发给他们。

两个半小时后,三个人在江城善渊堂汇合,刚刚坐定叫茶,杨中就迫不及待地对叶三省说:

你说。

叶三省首先说的是这个考虑的来由和它的合理性,前瞻和必然。

在做临江镇环境综合改造提升这个计划的时候,叶三省春节前走访了数百户临江镇居民,对于镇容镇貌的改造,他们基本上是支持的,但也基本上不想出钱,希望完全由正府解决。

至于禁用蜂窝煤,整治电线私拉乱接,改造地下水道等等这些细节,本来是叶三省非常用心之处,现在因为有了新城的设想,暂时不用汇报,但也正是在绞尽脑汁考虑如何整治这些环节中,叶三省常常因为苦恼,有时会迸出“还不如做一个新”之类的吐槽,后来终于成为一种另辟蹊径的大胆设想。

也许还是初三晚上告别时尹先发提那个要求,希望叶三省做的综合改造提升计划要有长远的考虑,能够保持十年二十年的效果,叶三省面对走访材料再次感到为难,甚至面对尹先发的要求一筹莫展,最终不得不推翻自己,另起炉灶。

临江镇的客观情况摆在那里,街道狭小,居民集中,一条穿镇而过的大街还兼交通功能,一小半的建筑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木泥结构,甚至有一部分建筑源自明清,你要系统地改造下水道,就得把整个街面都掀开,甚至要影响到很多居民的生活和居住,这个工程量只怕比新建一条大街还要大。

幸好走访那个调查表做得详细,很多居民都表示愿意配合正府,把住房重新修建或者翻修,这让叶三省的新城计划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临江镇毕竟是文化县第一大富裕的镇。

所以在各种材料中折腾了小一个月的叶三省,最终浮出水面,捕捉到了一个大胆、崭新的灵感:

临江新城。

杨中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位临江镇镇长笑着对叶三省说,这真是天才的构想啊。虽然看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全省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思路,可是我们临江镇就没有人提出来,包括我自己。

他叹了口气自嘲,我还枉自要在临江镇做点大事情,大事情就摆在我眼前,我居然就没有抓住,没有想到。

他在来的车上就想过了,——甚至在接到尹先发电话时就反应过来。这个设想相当的好,就像一下子推开一扇窗,眼前豁然一亮,很多摆在临江镇正府面前,卡住脖子的困难,几乎都是迎刃而解,不再是问题。

比如镇正府新大楼的问题。这是杨中一到临江镇就想做的“大事”,可是首先是资金,然后是选址——现在临江镇很难找到一处合适的空地,杨中的想法可不是简单修一座楼,而是希望修这一幢楼的时候造一处新的生活商业区。现在选址不是问题,把正府办公大楼融入一个新城的建设更不缺乏资金,甚至,开发商为了拉紧正府,会付出很多,毕竟,正府办公大楼在哪里,哪里的地价就会首先升值。

比如正在构思的镇容镇貌。当新城启动后,按照叶三省走访反馈的信息,起码有六成的居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以前他们没有条件,大家都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有钱也没有地方修建新房,现在,新城那边有的是用武之地,临江镇可是有五万多村居民的大镇,完全有条件有实力支撑一个临江新城,不会让新城成为空壳。

比如交通堵塞问题。尤其是临江镇还沿袭着以前的每三六九逢场,当新城分流了大部分居民后,现在临江镇就可以从容规划,轻松解决以前因为人口带来的各种问题。

比如医院等单位频繁的扯皮。医院一直希望扩修,但基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现在有临江新城,医院和一些单位可以做为带动单位首批入驻,既解决了医院的拥挤问题,又能够增加新城人气,迅速让新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甚至可以引入大型的连锁商场,让临江镇居民从此不用去县城,也能够享受更加便宜的生活环境,享受丰富的文化娱乐,直接提升临江镇的生活品质。

最重要的,临江新城的启动,有助于解决工业园区的定性问题。

杨中这一阵跟欧阳坚接触很多,主要就是因为工业园区的工作。欧阳坚想为文化县争取一个国家级园区,杨中自然也是求之不得,他们这两个多月想了很多办法,都感到没有成算,现在突然冒出这个临江新城,不仅大大提升临江镇在文化县,在江城的重要性,相应的也为工业园区的定性增加了筹码,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比如工业园区二期三期的扩容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临江镇居民往新城搬迁,现在的临江镇生活用区就不再因为不断扩张而压缩工业园区的用地规划了,这对于临江镇工业园区争取国家级园区非常重要,非常有说服力。

甚至,刚刚新修的水厂,也显得具有前瞻性。

因为临江新城规划在清流河对岸,水厂可以很方便地供应饮用水。

所以杨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