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4. 53. 第五十三章 3p6
设置

53. 第五十三章 3p6(2 / 5)


们啊……

就好像老四夫妻情深这点小事啊!

穷极无聊的未来人,都要把它拍成电视剧,全球传播,切……

有心思转得快的皇子——没错,还是代王。

代王朱桂刚才一肚子阴谋诡计完了,现在却觉得,做人,最好还是走走堂皇大道,于是竟整肃衣冠,来到夏原吉面前,一拜到底:

“夏主事方才之话,振聋发聩,真乃是我一句之师也!请受一拜。”

夏原吉一愣,又听代王大义凛然说:

“不知夏主事可有写书的习惯?可将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写入书中,也好以我之浅薄,教育后世之人。”

夏原吉:“……”

大家:“……”

可恶啊,这老十三,脑子转得太快了吧!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夏原吉既然被后世评价为一代名臣,那他写的书,就有极大概率流传下去,并被后世找到解读啊!

只是一刹那间,代王已有了后世之门票!

当大多数皇子对代王投以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之际,朱棡兀自沉思。

他在思考:戴思恭,不是就是给我和老四,还有太子大哥都诊治过的名医吗?

【戴思恭,师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朱丹溪最重要的弟子,元末明初,四处行医,声望极高。

洪武7年,老朱让他来干活,他不愿意去,以“不循古方”为由退隐。

洪武19年,朱棣因为贪嘴,吃很多生芹生了大病,韩奭治不好,又有臣子推荐他,朱元璋就派人带着礼物和钱再去请。

戴思恭问诊一番,确认朱棣得了寄生虫病,就给开了一剂药,立下“细蝗”,病就好了。

朱棣很感激,也很机智,知道这是难得的名医,让身边的袁宝、王彬赶紧跟着好老师学习医术,还让他的儿子戴宗儒跟着自己。

戴宗儒陪朱棣北征出塞,出力颇多,但很可惜英年早逝,洪武27年死掉了,享年45岁。

王彬事迹不详,至于袁宝,靖难期间一直是他陪同朱棣征战,后来官至太医院判。水平嘛,大概还暂时达不到top的程度。】

朱棣这毛病,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这事儿朱元璋还记得,其他皇子就知道得不那么真切了。现在听了光幕这么一说,有些疑惑,又有些皱眉:

“我记得老四得的明明是瘕聚吧?为什么要说寄生虫?这个名字好可怕啊,仿佛虫子生在了老四体内,听着就叫人头皮发麻。”

“下细蝗的话,确实是寄生虫啊,噫——”

“别说了别说了,一想到寄生虫病我以后都不敢吃生芹。”

“看来这病的名字取得更骇人听闻一点,更有助于大家远离生芹。”

无论如何,朱元璋的目光再度落到朱棣身上:

“不乱要吃东西,管住你的嘴巴。”

话虽然依然严厉,眼神却已变得关切。

朱棣觉得自己此刻真是爹的心头宝了,不禁感情充沛地回应:“爹放心,儿子再也不吃了!”

老朱点点头,叹气道:“知道就好,咱为了你的病,真是操碎了心!还有你,晋王,你也给咱好好养着,让戴思恭再给你诊治诊治。”

朱棡也很感动,爹虽然在刚刚斥责了他,可还是爱他的。

感动完,他又暗暗瞥了眼朱棣。

他是哥哥,他在爹话中,却屈居朱棣之后!

【洪武31年6月4日,朱棣又给戴思恭写信。(老朱此时还未去世)

两三年前(洪武28-29年),我腰痛,针药不效,靠你的“滋阴丸”治好了。

现在我快40了(38岁),旧疾屡发,去年开始,感觉左臂麻痛细了,左腿酸软,不能步履。韩公茂(韩奭)用了药,今年夏天感觉还行,没有变严重,但也没变好。

非良药不可,你来帮我看看吧,拜托了。

当时韩奭的名气和戴思恭差不多,但根据现在中医流派的存世考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也不怪朱棣寻思着,找他这个老医生再给自己瞧瞧,效果估计也不错,靖难很顺利。

戴思恭继承丹溪一脉的滋阴学说,并将其完善成熟。促成了后来薛己等人倡导的明代温补学派诞生,贡献卓绝。

即便是中医远不如西医盛行的现在,我们都还会在日常生活里提到一些相关术语,在食疗里注意此类寒凉寒热。】

“够了!”皇子们真是出离的愤怒了,“怎么又是西方更强了?未来的我们就没有比得过西方的东西了吗?”

朱橚亦是生气,叫道:“不要以为我没有去查过现在的西方医术!父皇,儿臣查了元代的西方医术治疗,他们治疗主要依靠放血。虽然中医里也有放血疗法,但怎么能什么症状都依靠放血呢?治病是要讲究对症的!像他们这样任是什么都用放血,真乃滑天下之大稽!靠着这样的根底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