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而复始[综]
  4. 三穿[09]
设置

三穿[09](2 / 3)


一箭射中,重伤垂危,延信慌乱当中只能匆忙撤离。

出师未捷的消息传到紫禁城,更是让胤禛震怒非常,但叛乱一日不平他心难安,紧接着又派遣了几名大将前往西宁接应延信和岳钟琪二人。

等到援军赶到的时候,延信因为要顾虑岳钟琪的伤势,再加上多方变故,竟是被罗卜藏丹津逼的不得不败退西宁城。

沿途这么一耽搁,竟然是让青海叛军统领罗卜藏丹津,和准格尔部落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联合在了一起,共同抵御清军,一时之间战事交着在一起,十分紧张。

前线传回来的消息,一直都没怎么好过。

岳钟琪保住了命,但身受重伤的他是没有办法带兵打仗了,已经被胤禛派人接了回来,同时回来的还有延信。

延信,正黄旗人,清太宗皇太极曾孙,爱新觉罗皇室中人,算起来的话和胤禛也是同一个辈分,不同的只是分支而已。

虽然延信曾被胤禛册封为抚远大将军,还派他把十四爷胤祯的抚远大将军,军印接管了下来,可胤禛并不是很信任他,否则当初怎么会让年羹尧接了另一半的兵权,其中的原因则是延信和胤祯的关系,私底下十分的要好。

这回打了败仗,岳钟琪也是为了救延信受的伤,胤禛等他们回来之后,直接将延信发落,撸了官职,但因为他好歹是爱新觉罗家的人,胤禛就革令他在家中闭门思过反省,间接的算是关了起来,同时他的子孙降为红带。

思央在得知了朝堂上的消息后,静静思索了一会儿后,秘密写了一封信让人带出了皇宫。

前线战事紧张,罗卜藏丹津和策妄阿拉布坦,如果长期的结合在一起,对清朝是一个十分大的威胁,毕竟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每一代皇帝都尽量的希望把西藏蒙古等部族安抚好,还不惜让清朝的格格远嫁和亲,万一时间长了,战争带动蒙古那些表面平和,内里不安分的人就不好了。

可是战事一直都没有多大的进展,这情况除了一开始的失去先机之外,也和带兵打仗的将领有关。

如果思央没来的话,这一战应当是年羹尧带兵,现在年羹尧已经辞官退下,岳钟琪也重伤修养,一时间能拿出来的大将还真没几个。

就算有,偌大的国土也有多个地方需要看守,也不能只顾着这边的叛乱,还要防备蒙古众部落。

然而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议让固山贝子十四爷胤祯,,带兵去前线平叛。

在这一点上,有人说十四爷曾经就带兵驻扎过西藏,还平定过准格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折腾出来的叛乱,虽然没有彻底将其剿灭,但都认为,如果派遣有作战经验的十四爷去的话,定会很快的将战事平息,也能让朝廷和百姓安心。

此话一提出来,却引得胤禛大怒。

他与几个兄弟的夺嫡之争,万分辛苦,好不容易自己赢了,兄弟们都仰着他鼻息生存,为了巩固帝位,他也不得不对亲兄弟们做各种措施。

纵然胤祯是他一母同胞他也不大打算放过现在让他放了胤祯不说,还要放他去前线,这样岂不是放虎归山,他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此事被驳回不说,还将提出建议的大臣怒斥了一顿。

“一个两个的,朕都是白养了,这么一群人。”

胤禛一下早朝就怒气冲冲的来到了翊坤宫。

这几日他来这边倒是很勤快。

翊坤宫内两个儿子在,大的聪明伶俐,小的虎头虎脑,看着他们两个,胤禛只觉得憋闷在胸口的怒气,都平息了些。

“皇上是为了青海战事烦心。”思央端了杯茶过来,好让胤禛消消气。

端过茶水,胤禛也没有在乎其他一饮而尽后,脸上还带着一丝薄怒。

“平日里面为了一点儿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真的到了正事的时候,一个个的就没见出声,临到头了,馊主意倒是不少。”

这个‘馊主意’指的就是让胤祯带兵的事情吧。

如今胤禛的那几个兄弟们,大王爷胤褆在康熙还在的时候就被幽禁起来,胤禛登基也没有放了他,算是顺水推舟,前废太子胤礽同样如此,诚郡王胤祉被派去为康熙守陵墓,敦郡王胤俄也被圈了起来。

现在也就廉亲王胤祀,和固山贝子胤禟还在朝中。

当然之所以二人在,也是胤禛为了稳固人心所为,只要他抽了空子,这两个也是跑不掉的。

思央听了胤禛的一通抱怨,没有贸然的出声,胤禛现在说这一通也不过就是因为内心憋不住,可不是想要谁给自己建议。

不过……

“臣妾还记得皇上前些日子还说过,想要让九爷前往西宁驻扎,现在战事吃紧,怕是要往后延一延了。”

胤禛眉头皱了皱,这段时间内忧外患,忙他焦头烂额,差点儿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他的确是下令让胤禟去西宁驻扎,这也是想要把他暂时外放远远的,免得他留在这里再和胤祀等人,整出幺蛾子出来,不过胤禟因为他母亲曾经是四妃之一,性子也是相当桀骜,他下了命令之后,还敢拖拖拉拉的不动身。

如今倒是好了,西宁战败,他算是逃了一劫。

“若是令兄还在朝中的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