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4. 第173章 专题 华夏黑月光4
设置

第173章 专题 华夏黑月光4(3 / 3)


,这些也不是“周国”啊!所以秦天子的儿子去建立楚国赵国韩国有什么问题吗?大不了就当自己的封号是按封地起的,而不是恢复之前被灭的诸侯国。总之李世民在世的时候还好说,他一死,有封地的公子们发现继承人不是自己、自己当不了天子,立刻就去封地自立为王了。过去自立的人还理直气壮,宣称自己的封地是先王封的,他们只是称了王,不算造反。借着母亲那一边的关系,这群公子联络上了六国的残余势力。他们想的是借此壮大自己,殊不知这些残余势力不一定认他们这些国君。有秦天子血脉的国君哪里比得上之前被灭的国君后人?不少人都打着先在公子手底下暗中夺权,然后再迎接正统国君回来复位的小心思。总有人说秦国直接施行郡县制是步子迈得太大了,不如学刘邦搞郡国并行制。但刘邦能搞郡国并行,是因为他儿子和六国扯不上关系。刘邦的儿子顶多有一两个和秦末时期称王的那些“六国国君”勉强有关。但说实话,这些称王的家伙也没多少是真的六国王室后人。在大秦搞郡国并行,首先得把儿子都洗脑成坚定的大秦人,不给六国认亲的机会。生长在父系社会大成时期的李世民脱离副本之后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儿子能跑去当别的王。但先秦时期其实还有母系社会的残留,人们对父族的维护并没有后世那么夸张。好在虽然在分封上头栽了大跟头,李世民在文治上还是可圈可点的。改革也是他的拿手活,而且他擅长集思广益,学习反省。因而在后续的大一统里,李世民走得很稳。他尽可能地照顾到了方方面面,选了一条缓慢改革的路线。这样的办法效率虽然低了一些,却能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一点点完成各方面的大一统。由于他虚心纳谏、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大一统的路上基本没留下什么隐患。无论是在下达政令之前就和朝臣商量出了完备方案,还是发现问题之后迅速解决,都称得上可圈可点。这样的改革对于他的继任之君来说,也完全不存在什么执行难度。扶苏和李世民走的是同样的仁爱路线,可以完美践行他的理念。只可惜,公子们的自立到底是为这一份答卷蒙上了阴影。哪怕后续的大秦能够挺过这一波分裂,也得花费更多的功夫将大一统推行到曾经分裂出去过的封地之中。而且李世民的仁君作风虽然对百姓来讲是件好事,却也同样助长了六国残余势力的气焰。铁血君王靠杀伐都没杀尽的反抗势力,怀柔政策更难搞定他们。如果能在平稳局面下多怀柔个两三代,大约也能同化对方,可现在的局面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慢慢来。倘若不曾给公子们分封,那还能走怀柔同化的路子。只要接下来两任秦皇撑过了他们的反扑,拖延到他们人心散了不愿意再复国就好。结果诸位公子主动送上了复国的天然地利条件,那怀柔就彻底失效了。说到底,还是分封的问题。李世民揉了揉太阳穴。这次的事情之后,他怕是要对什么分封、什么封地产生ptsd了。他都这么限制封地的权利了,还能徒生事端,可见权利领土一类的,真的只能掌握在皇帝自己手里。而且反复遭受背刺之后,李世民算是彻底认识到不能太过相信那些所谓的“自己人”。儿子、臣子、下仆……先秦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的太浅薄了,放眼望去就没多少可信的!难怪汉武帝要搞独尊儒术,儒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真的很重要。李世民忍不住思索起来,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错信的人。但他本心里又不愿意怀疑臣子和儿子,整个人一时之间非常纠结。李世民捂住脑袋,告诉自己要撑住,不能因为区区一次副本就对信任的人生出怀疑来。在他们没有做出什么事情之前,他不能主动试探,这样只会消耗双方之间宝贵的感情。片刻后,他发出感慨:#34;先秦真不是人待的地方!#34;这也太容易击碎别人的三观了,简直是逼着你往多疑的路子上走。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始皇能让绝大多数臣子都不生二心?就算后来的李斯搞事情,那也不是背叛了始皇要造始皇的反,本质上对始皇还是忠心的。明明始皇也没和臣下推心置腹,他们只是单纯的君臣关系啊!作者有话要说:刘彻:这个我懂啊,天天笑的人,他的笑容不值钱。不爱笑的,偶尔笑一下就很珍贵。换成大荣群臣,那不就是“陛下这么严肃高冷不好亲近的人居然这么信任我,我要为他生为他死!”老李啊,你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对臣子太好了他们反而不稀罕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