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吾父朱高煦
  4. 第984章 两国合并?
设置

第984章 两国合并?(1 / 2)


第984章 两国合并?

“皇爷爷~”

一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欢快的大叫一声,一头扎进朱瞻壑的怀里。

朱瞻壑抱着这个孩子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这个孩子名叫朱见鸿,是他的长子朱祁铭的儿子,也是他的长孙,这次特意从大汉来到大明,日后就陪伴在朱瞻壑身边。

“鸿儿,你父亲的身体怎么样?”

朱瞻壑把着孙子转了两圈,这小子虽然才十一二岁,但个头已经不比普通成年人低了,估计再过两年就要赶上朱瞻壑了,到时他想抱也抱不动了。

“我父亲的身体挺好的,而且来的时候,父亲还要我代他向皇爷爷您问好。”

朱见鸿口齿清晰的回答道,他从小跟在跟在朱瞻壑的身边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朱瞻壑随后又询问了一下朱见鸿的学业情况,最后这才拉着他一同回到宫中。

随同朱见鸿一块来的,还有不少大汉的官员,这几年朱瞻壑一直致力加强大汉与大明之间的交流,比如许多大汉的官员被调到大明,另外也有不少大明的官员,被外派到大汉任职学习。

只见一个矮胖身材,皮肤稍黑的中年官员郑重的向朱瞻壑行礼道。

朱瞻壑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个郭勤官拜吏部侍郎,是朱祁铭的心腹,现在也已经入阁,这次被朱祁铭指派亲自护送朱见鸿,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有一个重任。

“臣郭勤拜见吾皇万岁!”

“这个……”

“郭侍郎不必多礼,朕上次给太子写信,信上的事他是什么态度?”

“那最终吵出个结果了吗?”

陪完孙子,朱瞻壑让人安排朱见鸿去休息,随后自己来到武英殿,接见了陪同朱见鸿一起来到大明的一位官员。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接到您的书信后,自己也苦思良久,最后却拿不定主意,于是又召集文武百官商议,结果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后来两派人吵成一团,谁也不肯相让。”

随着大明这边步入正轨,朱瞻壑也在考虑一个事关两国前途的重要问题,那就是关于大明与大汉两国是否合并的事,现在这件事不但朝堂上在讨论,民间也在讨论,而朱瞻壑也为这个问题十分的苦恼,所以才写信给儿子,询问他的意见。

郭勤说到最后也是一脸的苦笑。

朱瞻壑立刻追问道。

现在大汉与大明虽然没有合并,但其实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上的联系都极其紧密,两国的许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时候大明和大汉才会合并成一个国家?

朱瞻壑亲自带着孙子在紫禁城转了一圈,朱见鸿虽然是第一次来北京,但对紫禁城并不陌生,毕竟他跟着朱瞻壑,可没少听对方讲紫禁城的事情,而且大汉那边的皇城,也是依照紫禁城修建的,所以朱见鸿来到这里就像是回到家一样。

郭勤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一咬牙道。

“启禀陛下,支持两国合并的人虽然不少,但反对者更多,毕竟大汉是先皇与陛下辛苦多年,好不容易才走到现在,许多大臣都对大汉很有感情,哪怕大明是大汉的母国,但大汉早就已经独立建国,相当于家中的孩子分家独立,不可能再回归原来的家庭!”

“果然如此,朕又何尝甘心呐?”

朱瞻壑闻言低语一声,脸上也露出犹豫之色。

关于是否合并两国,他这段时间也考虑了很多,如果合并两国,好处就是两国彻底的合为一体,政令统一,国力翻倍,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国土最为辽阔的大帝国,也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集合大明与大汉的国力,朱瞻壑几乎可以做成他想做的任何事,比如四处开拓,将全球有价值的土地全都抢先占据。

但两国合并后,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国土太过辽阔,想要管理如此巨大的一个帝国,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几乎不太可能。

虽然现在有了蒸汽机,使得交通便利了许多,但现在并没有电报、电话,信息的传递依然十分不方便。

比如欧洲那边如果发生了叛乱,把消息送到北京城,恐怕最快也得一两个月,到时再调兵镇压,估计没个一两年根本不可能。

所以想要统治这么大的帝国,必须要给地方的官员放权,比如各地的总督,就必须独揽军政大权,这样地方出事时,才能及时的做出反应。

朱瞻壑在世时,以他的威望,倒是自信可以镇得住如此庞大的帝国,但等到他不在了,他的儿孙可没有他的本事和威望,万一再出个平庸之君,到时国内恐怕就会割据四起,重演当年大唐藩镇割据的悲剧。

哪怕在后世,一个国家统治太过辽阔的领土,有时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冷战时期的美苏,苏联的崩溃虽然有其它的原因,但向外扩张,兼并太多的领土同样也是原因之一。

“来人,召于尚书入宫!”

只见朱瞻壑沉思良久,忽然抬头吩咐道。

立刻有女官答应一声飞奔而去,不一会的功夫,就见于谦迈步进到大殿,现在他已经升任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成为朱瞻壑最得力的大臣。

“参见陛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