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持剑
  4. 第四百七十二章 元大光的思量
设置

第四百七十二章 元大光的思量(2 / 4)


如此做完,元大光自来熟的在苏瑶身边坐下,他问道:“苏姑娘,那有没有见到我那沈况师弟?”

苏瑶倒是没有遮掩,她点了点头道:“入城之后不久就碰上了,沈况他恰好也回了祖宅。”

元大光是知道沈况喝苏瑶之间的那些事的,所以在得到苏瑶肯定的答案后就没再想着在这方面继续问下去,元大光转而道:“哎呀,知道沈况师弟平安无恙就好,好些日子没见到,还真有些想念了。苏姑娘你一路舟车劳顿,中午就好生歇息,顺便尝尝我们家老厨子的手艺。”

元大光说话间,垂野端着沏好的茶水走了上来,元大光则轻车熟路的为苏瑶喝陶钟各自斟了一杯茶水。

若是说原本陶钟对于这个铺子的感觉是神秘,那在知道元大光和暮秋以及那个隐藏在暗处的高手后,陶钟心中意外还夹杂着紧张。

陶钟没想到,也不可能想到,一个不大的铺子,四个人竟是有三位宗师境高手。

苏瑶因为与元大光也算有几分相熟,所以早就知道了这些,此番也就不奇怪了。

元大光笑着说完,苏瑶接过话道:“不过此次东海城之行不算一帆风顺,好在一些小插曲最后都得已逢凶化吉。若是知道能遇上沈况,早些路过之时应该问一句元大哥你有没有需要捎带的话。“

元大光闻听此言笑着道:“苏姑娘有心了。不过我与沈师弟都是大老爷们,哪需要这般繁琐,诸般感情都在心里,大家都明白。”

元大光很是自来熟的与苏瑶闲谈,谈论苏瑶在东海城的见闻。

一旁的陶钟只是喝茶并不插话,坐在元大光身边的垂野也类似,只不过他是因为插不上话才不说的。

柜上的暮秋从始至终甚至没有招待过两人,其实倒也不难理解,暮秋算是姜凝的人,而姜凝又对苏瑶有成见,不难理解的缘由。

老厨子什么都快,也包括做菜的速度。而且不仅快,味道还很好。

元大光是想不懂一个顶级高手会对做菜一道尤为钟爱,而且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头做菜不占优势的呀。

苏瑶要的几样小菜很久也被一一端了上来,赶了一路,苏瑶也是真的饿了。

元大光其实心里一直还有一个疑问,只是这般时候不太适合,故而始终没有问出口。

但从一些蛛丝马迹当中也能看出,苏瑶和沈况之间的关系是有所缓和的。

如此吃饭之间,苏瑶偶尔还是会和元大光说两句,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苏瑶吃到一半的时候老厨子从后院走了出来。

老厨子毫无征兆的坐在了苏瑶的对面,一时间让元大光都不知道说什么解释的为好。

苏瑶见状急忙摆手说不用,坐下来一起吃也可以。

老厨子闻听此跟着笑了笑,“小姑娘客气了,我只是想来听听东海城的情况,先前听说东海城很乱,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乱法。”

苏瑶闻言停下筷子道:“东海城如今的乱局其实更多的是与两大家族的横插一脚有关,不过我们回程路上听说朝廷大军已经一举攻陷了陈台,叛军最后可以拒守的防线也没了。”

“独孤崇的用兵还是可以的,如此算来,朝廷的大军很可能已经荡平了关风郡及东海城周围的所有叛军。”老厨子喃喃道。

苏瑶闻言点头道:“北魏朝廷军在东部前线一直都很顺利,如今独孤将军站稳了脚跟也就没了叛军的活路。”

“北魏,多事之秋呀。”老厨子感叹道。

老厨子来的快去的也快,也是因为他和苏瑶、元大光他们没什么可以说的话。

苏瑶和元大光也能算是久别重逢,若是和沈况一起,苏瑶都可以叫元大光一句师兄了。

苏瑶和师叔陶钟来无酒铺子其实更像是一种刻意而为之的举动,一杯茶水、几样小菜哪里吃不到。

简单的一顿饭菜的功夫,时间很短便就要到分别的时候了。

暮秋和老厨子依旧在忙着自己的事,当时铺子没什么人,元大光和垂野也就多送了一段。

走到巷口时,苏瑶让元大光和垂野停下,再往后就不用相送了。

临别之际,元大光还是问了那个他想知道答案的问题,“苏姑娘,你与沈师弟此次重逢一切可还安好?”

元大光的话看上去说的隐晦但其实意思很明显,元大光明白苏瑶也明白。

苏瑶闻言先是遥看了一眼远方而后才缓缓道:“他挺好的,我也挺好的。我们说好了,从前的那些事就忘了,以后我会在封叩山苦修,他大概就要一直留在梅雾城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虽然已是早春时节,但这两句似乎于此时尤为应景。

故乡窗前的那一枝梅树是否开花,大抵只有走过了才知道。

苏瑶句句简单,但意思也不言而明。

谁能懂,谁可懂,你我皆懂。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