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重生之工业狂潮
  4. 第一百二十二章 时代阵痛
设置

第一百二十二章 时代阵痛(3 / 4)


吴存光是位出钢工,今年26了,还没结婚,他在家里排老末,上边俩哥一个姐姐。

吴存光的哥哥、姐姐都结婚了,他的二哥上半年才成的家。

吴存光的父亲去世了,活着的时候是厂里的电工,几年前检修设备触电工亡了,厂子里当年给了5000元的抚慰金,再给吴存光安排了正式工。

安苏到吴存光家的时候,吴存光的二嫂说婆婆在楼下住。

安苏回到楼下,在筒子楼前搭建的棚子里见到了吴存光的母亲刘桂琴。

老太太60多了,衣衫污秽、头发蓬乱。

安苏把吴存光捎来的800元钱交给老太太,老人家反应有些迟钝,安苏解释半天,她才明白这钱是

老儿子给他的。

她颤巍巍从破布衫里拿出个包裹,再翻出一张存折,一边给安苏看,一边说:“他姑啊,幺娃子的钱我都给他攒着,二娃找我讨要,我一分没给。

这是幺娃挣的,得攒着给幺娃说个婆娘。”

当年吴老汉工亡的时候,安苏见过刘桂琴,没成想现在是这个样子,整个人像乞丐一样。

安苏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握着老太太的手说:“老姐姐,小吴在外边有我照顾,这钱你该花就花,可不能亏了身子。

你住在这儿可不行,眼看天就冷下来了,咱得住到房子里去。”

刘桂琴推辞说:“楼上没我的地方,哎...我是作孽啊,生了四个崽儿。

老汉死给的抚慰金,我给老大娶了婆娘,二娃结婚就只能把房子给他。

剩个幺娃打光棍,等给他娶了媳妇,我找个没人的地方吊上就行了”

安苏坚决地说:“不行,你不能在这儿住,万一有个好歹该怎么办?这事儿我得管。”

安苏拉扯着刘桂琴就往外走,刘桂琴说道:“二娃结婚时候说好了,我到外边住,我在这儿挺好的。

不能跟媳妇闹,我这岁数了,死哪儿都行。”

安苏急眼了:“咱不找他们闹,咱去租房!你必须听我的,这钱厂子里出!

你可得把身体保住了,要不你这情况我回去跟小吴说,他还怎么上班?

他不安心,我们厂子生产也会受影响,你说该怎么办?

就这么定了,咱们去外边租房子,你收拾收拾随身的东西。”

连拉带拽,又以开除吴存光相威胁,这才让刘桂琴离开杂物间。

看房子、谈租金,折腾一天才把刘桂琴安顿好。

之后,安苏又去了那十多家,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

第三天的时候,铁厂一名副厂长登门拜访。

这位副厂长叫苏铁民,他跟安苏说:“大姐,您可是找了条好出路,要不把我们都带过去得了,家里这个乱摊子真是守不下去了。”

王铁民是前年厂领导班子整顿时提拔起来的,当初安苏也有机会进入铁厂领导层,但是她顾忌身份,自己选择了下岗分流。

就是说,安苏包括派遣到远东冶金的员工,在铁厂这边已经是下岗人员了。

王铁民说,新的领导班子还算尽职尽责,去年的产量、产值、销售收入、资金回笼率都有大幅度提升,不考虑贷款利息和资金费用,算是扭亏为盈,利税达到了3100多万。

现在的铁厂坚持“不付款、不发货”,避免产生新的应收账款。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加快清理“三角债”,通过相互抵债等方式清账达到了3000多万,再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换回汽车、水泥、日用品等物资总价值1.5亿元。

听到这里,安苏问了一句:“你就别往脸上擦烟粉了,听说顶账的水泥有问题?”

王铁民也没有隐瞒:“哎......拿来顶账的,哪儿有好东西,那些水泥都砣住了,用的时候需要砸碎了,盖楼房不行,只能卖到农村,给老百姓盖平房、砌猪圈用。

我们也是没办法,就连这样的东西,也得抓紧抢过来,晚一步欠款就打水漂了。

还有200多台车,平均折算每台都在20万,实际上5万都不值。

今年年初,我们按照经贸委的要求,推行了韩钢经验,实行了分段分包制度,把厂子各道工序作为独立的单元,按照市场价格来模拟确定内部转移价格,也实行了‘成本否决’的办法,但是并不能解决市场问题。

我们的包袱太重,厂里测算过,到上半年我们的负债达到了13个亿。

另外,我们名声太差,同样的产品,我们不降点价就会遭到排斥。

实话说,这次来也是厂里领导们委托我来的,请您看在一起共事多年的份上,帮我们想想办法,这三千多号人,不能再这么守着过下去了。”

回家这一行,安苏的心乱了。

她是给下岗那批工人找了一条赚钱的路子,可是工人远在国外,家里不能照顾,如何两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