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一线报道首都RARS,华视小丫初出茅庐(续)
设置

一线报道首都RARS,华视小丫初出茅庐(续)(1 / 3)


(萧遥)

(接续)年轻就是资本,潇洒走一回。翟雯敏当晚飞回地方电台,次日就向供职单位递了辞职信。二话不说,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飞快地,电台上下都知道她下一站跨界进军全国电视圈顶级栏目《华国时空》,个个欢欣鼓舞,祝贺连连。然而,好事多磨。

她主持的夜间节目《夜色倾情》特别文艺范,吸引了华国众多的文艺爱好者听众。从而,翟雯敏被粉丝们美誉为文艺女神,凭着一把温柔入髓的声音和体贴入微的聆听与开解听众。于是,各路广告商络绎不绝送钱,快挤破了单位门槛,给她供职的电台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从而,翟雯敏几乎快成了单位的摇钱树。久而久之,她在电台业界她小名气。难怪她首次面见华国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梦,就很有底气地得瑟没商量:“我晓得,我能上到的高度。”青春无敌,张扬酷毙!所以,电台领导舍不得放手,不许翟雯敏辞职。可是,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她去意已绝,领导最终依依不舍地同意签字,放她展翅高飞。“蛟龙终非池中物,惊雷一声上九天”。

当辞职信被批准后,翟雯敏连续一个礼拜被周围的人请客饭罪。闺蜜们尽管难舍她北上,话别依然好不热闹。她好像坐过山车,感觉如梦似幻。到了下周第一,她冷静下来,担忧从没做过电视新闻的自己会不会遭遇转型困境。她有点犯愁,稍微茶饭不思。对接下来做华视新闻节目,她有何翻不过去的“崇山峻岭”?她,是不是杞人忧天?

不过,她有一股子元气淋漓的狠劲,做起事来不达目的不罢休。如今到了职业转型的时候,必须拿出当年的冲劲。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顺利闯入省电台做晚间节目《夜色倾情》。

16岁的少女翟雯敏考上南边的一所二流大学,凭着对文字的机敏功底和对广播的贪恋,成功闯荡省电台《夜色倾情》栏目,很值得说道一番。话说从前,文青小丫闯传媒江湖。

在北方太西省的一座小城,坐落着翟雯敏的故乡。她属于一个大家族,诞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她家住在祖上传下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大宅子。童年时代的生活快乐而美好,充满了大家庭大人小孩的热闹喧嚣、古色古香的雕花窗棂与典雅清灵的木制油伞。

回望翟雯敏的年少时期,似乎注定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母亲教书的教材,还是父亲医学杂志略带文学味的内容,一切有字的纸都令她狂喜。12岁,她的文学梦萌芽,从初中起频频对外投稿。慢慢地,她的文章源源不断登上省里、国内报纸副刊或文学杂志,在学校和县城小有名气。不经意间,在一个黄昏时分,她偶尔收听了一个迢遥地域的广播,里面温柔蚀骨的的声音不同于本地刚板无余韵的本地电台播音腔。从那些隔山隔海传来的电台声音多么动听啊,触动并安慰着一位文艺少女浮想联翩的心思。自此,她迷上电台里绵软甜糯的声线和广播中深入骨髓的歌曲。从那时起,翟雯敏才知道,广播能够带给人们一个特别新奇的天地。从那时起,她跟着电台口播刚刚听过的节目,偷偷自学。她梦想着做一个电台主持人,梦想着离开老家,超越平凡无奇的小城生活,要“更自由,要过和身边的人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很久很久后,年少时对文字的敏感和对电台的痴爱,对少女翟雯敏的未来职业命运而言,隐隐是一道伏笔,不着痕迹。

年纪轻轻,她高考发挥失常,上了南方的一所普通高校。虽然有点不如意,但满足了向远方的小小心愿。像华国父母希望子女成年有个安稳的工作活命一样,翟雯敏的爹娘督促文艺女儿上大学就就读热门的财会专业,为毕业后好找工作打底。拗不过爸妈的强迫,她忍气吞声上了不喜欢的专业。其实,她明白:在金光灿烂的金融帝国,自己将来不会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从大一起,翟雯敏继续扬长避短,在应付专业课程之余,发挥优质文笔的功底,接着投稿。从大学校刊、省会报刊到国家级文学杂志,一些平面媒体每年总能刊登她呈现对文字满腔热爱的文章,并主动到校园电台做事。从一只稚嫩的电台“菜鸟”,过了一年的锻炼,摸熟了做电台节目的工序与掌控的节奏。到了大二,她雄心勃勃,翅膀变硬,意欲向校园外拓展电台主持人的活儿。于是,远远地流连于省广播电台一档十分热火的午间节目《青春专列》。年轻人的胆子,天不怕地不怕。她鼓起勇气,主动给这档主持人主持人董方写兼职信。信,极天真却真挚。其中,一句充满理想渴求的话“董方也曾有梦,可否助我成就梦想?”打动了主持人。就是这样冲动的一封信笺,女大学生翟雯敏纯粹给自己打开一扇放飞希冀的大门,开启了一个不同于大学生活的成人职场世界。

幸运之神,从来都眷顾有准备的人。由着年少气盛的理想主义,翟雯敏终究终究圆梦,实现了从少女时代萌芽的电台主持人夙愿。

翟雯敏兼职做省电台热门节目主持人,让大学电台的同学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