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南都独家惊华国,民意汹涌咒恶法(续)
设置

南都独家惊华国,民意汹涌咒恶法(续)(1 / 3)


【萧遥】

(接续)孙向强的家属,当天接受了华国各路媒体“地毯式轰炸”采访,白天尽管口干舌燥,依然乐此不疲诉说孙向强冤死事实。晚上,家属们收到陈雷记者转述了越州市两名律师免费法律援助的信息后,举棋不定。为啥子嘛?

孙向强家属已经不信任广南省越州市律师,其来有自。此前,他们持续寻找了五名律师打官司,但对方都顾忌起诉警方而没人敢接,从而对越州城律师产生了顾虑。后来,好不容易从楚河州王渡市聘请了一位律师汪丹。于是,孙民柏孙向阳父子最终抉择,继续用汪丹律师,为枉死的孙向强维权。

自从调查报道《被收容者孙向强之死》面世震惊华国后,各路媒体风起云涌追踪报道,既给力地推动孙向强的家属向广南省司法机构维权,也引起全国人民抨击收容制的罪与黑。

汪丹律师赶来越州市,与孙向强的父亲签署了代理维权的合同,主动表示无偿法律援助。此一变化,让孙民柏等家属们感激不尽。汪律师根据孙民柏等家属掌握的材料与《南国都城报》独家报道,受孙民柏等家属委托,撰写孙向强命案立案申请法律文书。一个礼拜后,在律师的陪同下,孙向强的家属和同学、朋友代表一行先后到广南省公安厅与省检察院申诉。出乎意料,他们不但得到满意的答复,并且收到意外的惊喜。

在省公安厅,接待人员介绍说,“公安部部长先后做了7次批示,明确指示要坚决依法彻查此案。”对方叫他们放心,一定立案调查孙向强死亡之事。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孙向强家属们在南都报道之前在越州城内奔走一个月求告无门,因此还是担心公安厅厅忽悠人,不会立案。汪丹律师劝说,既然公安部部长连发了指令,广南省公安厅不敢不听。但是,被伤害太深的孙民柏已经产生应激反应,执拗地怀疑省公安厅不会立案。汪丹律师也能理解他的心理,陪孙民柏一行人去广南省检察院申请立案。当孙民柏再度诉说冤情的苦楚以及广南省公安厅的答复后,省检察院接待人员回复说,“省公安厅表态不是戏言,你放心好了。如果它不立案,我们省检察院会督促,或者这边立案。”对方还透露,公安部将派出工作组到广南省帮助指导查办;省、市监察、检察、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省、市公安机关成立了联合专案组。得到这番肯定的回复,孙民柏好像吃了实心汤圆,安下心来。自此,家属、同学、朋友与同事们等待孙向强联合调查组通知联合专案组正式立案的消息。

《南国都城报》将孙向强死亡事件的后续动态当作日常新闻,杀鸡焉用宰牛刀,于是不用深度记者陈雷跟进,改派负责广南省、越州市两级司法机构的跑线记者接手报道。从而,陈雷继续做深度新闻调查,依然奔赴华国各地采访。

在外省记者跟进采访孙向强案的报道中,《京西信报》记者吴铭做得深入,反响甚佳。打工者打报社的热线电话,源源不断,吐槽首都的收容也很残酷。仅仅没有暂住证,人就被收容。有的人被驱赶去郊区建筑工地挑沙子干活,直到交钱了事。吴铭方才知道,违法收容不止发生在华国开放的越州市,连首都京西市都难以避免。难怪,孙向强死亡一事经《南国都城报》独家曝光后,华国各地打工人遏制不住向本地媒体抱怨违法收容的血与泪。一时之间,媒体界报道违法收容的罪恶络绎不绝,将它暗黑的另一面淋漓尽致地无情揭露。

说起来,吴铭记者要是没读到《南国都城报》的独家报道,就根本不晓得收容背后的罪恶一面。之前待在象牙塔读书,在燕清大学上学不了解社会民情芜杂,更别提收容遣送的斑斑黑幕。一旦上手追踪报道,他上网搜索关于收容制的血腥内幕,从而明了该行政法规的荒谬与恐惧。他,得以理解《南国都城报》独家报道孙向强命案之勇敢和谨慎。

从《南国都城报》独家曝光孙向强被收容致死案的当日开始,《京西信报》记者吴铭连续多天追踪采访。他持续报道了孙向强家属求助伸冤困难重重以及广南省与越州市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启动立案进行弥补的进展。他晓得大众除了夸赞鸡蛋味美更想知道下蛋的母鸡长啥样儿的心情,于是通过媒体朋友的关系专访当事记者陈雷,一解大家的好奇。

吴铭记者:陈雷记者,你采写《被收容者孙向强之死》如何做到忠于事实?

陈雷记者:在华国,做监督政府部门深度报道的记者,在采访过程难免碰壁,导致信息采集不全面的情况。所以,如何运用手中有限的信息资源来组织一篇真实客观、“完全以事实说话”的报道,值得每一个新闻人深思。我认为,新闻选题的最重要判断在于对新闻价值的预判和新闻核心意义的挖掘。在实际采访中,随进展而调整预判。报道文本语言的作用仅在于将事实交代清楚,绝不能渲染或者煽情以至流露倾向性。毕竟,新闻报道同于文学创作,后者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打造文本的风格,并通过合理想象来渲染故事氛围,而前者的第一原则是真实,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