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一个被收容者的冤魂:南都曝光,华国激愤(续)
设置

一个被收容者的冤魂:南都曝光,华国激愤(续)(1 / 4)


【萧遥】

(接续)在拨打手机之前,陈雷记者没料到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仅仅凭新闻触觉,隐约预感这条线索隐匿着大事。说实话,他在心里先估摸着,这不是一个能够发表的报道。当然,没有谁说过这种案件不能报道。他如此预估,莫非有惯性的缘故?他不是刚入行的记者,已经在内地媒体工作多年,在华国狭隘的媒体环境下,形成了一种先衡量报道风险的不好习性,而非先判断线索的新闻价值。

然而,心底腾起的怜悯心不容他犹豫不决,催促他决然联系死者的家属。

接触这则这劲爆新闻线索的陈雷记者,可不是华国都市类报社的普通记者,而是稀少的做调查新闻的深度报道记者。说起来,首家在华国发力做调查报道的媒体是与《南国都城报》同一集团的兄长,那就是一纸风行华国的《南国周末》。

遥想当年,《南国周末》在南国日报集团最具文采的才女兼思想领袖、第三任主编江艺萍感召并率领下,专注深度报道,荟聚了华国传媒江湖的梁山好汉。短短数年,南周报社在传媒界叱咤风云、风头无两,攀上辉煌的巅峰。记者们采访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个个独挡一面,名篇迭出、名记迭起,一道将南周报社成就为华国传媒界的天际线。记者们出差采访,不必亮记者证,只要自报《南国周末》记者的身份,就畅行无阻。正是《南国周末》金字品牌,让旗下的记者化身为一张张流动的招牌,令华国其它媒体的同行们惟有羡慕嫉妒恨。南国周末报社培养出华国的一代黄金记者与编辑,号称是华国传媒的“黄埔军校”。华国各家媒体,惟南周马首是瞻。从这家著名媒体走出的记者编辑,纷纷转战其它媒体成为管理层,象蒲公英一样将南周新闻专业主义传播全国。

为了拓展华国传媒市场的更大份额,同时抢占广南省传媒市场的老大地位,南国日报集团决定,赓续《南国周末》风骨而创办《南国都城报》,遗传南周“骨血”。

《南国都城报》创办之初,外界可是并不看好。大家觉得越州市内日报和晚报数量够多了,再也挤不进一张新的日报,纷纷等着看笑话。即使在南国日报集团内部,它也被小觑、轻蔑。南都总编陈忠平到集团会议室发表办报感言,雄心勃勃话创业,壮志豪情激飞扬。会场内,满满当当坐着集团之旗舰报纸和子媒以及孙媒的中上层员工,大家坐等瞧瓜瓜落地的“新生儿”面貌。当他激情满怀狂言,喊出“办华国最好的报纸”口号,并大方畅言三年后《南国都城报》将开始盈利。此话一出,会场内哄堂大笑。多数人嘲笑陈忠平不知天高地厚,口气霸道、志大才疏。可是,陈忠平总编不以为然,面不红心不迸,不慌不忙,坚持发表完办报演讲。就凭他的镇定表现,有的人暂且相信他能够办好《南国都城报》,祝福他办出一份优质的新报纸。那些用嘲笑讥讽陈忠平总编的人,两年多以后就被《南国都城报》的业绩狠狠掌脸。耳光响亮啪啪啪,此为后话。

南都创办班子存在南周骨干,仿照南周报社设立深度新闻部,以《南国周末》记者标准向全国招兵买马。这个新闻部是《南国都城报》的拳头部门,着力打造不同于国内其它都市类报社制作肤浅产品的深度新闻。于是,其招聘广告在华国媒体业界传扬得火热沸腾,各种不错的媒体人员投奔,例如在内地报社做到部门主任或副总编的资深媒体人。比如,陈雷记者曾是一家内地媒体副总编,而非初闯传媒江湖的新丁。群英奔腾,冲着新闻理想纷至沓来,甘愿当南都深度部的普通记者或编辑。

最终,《南国都城报》择优招聘,成立了近三十人的深度新闻部,从开头就向《南国周末》新闻部的高标准看齐。

陈雷记者万万没想到,检验新闻理想的暴风雨居然来得这么快!

《南国都城报》在草创初期,主打生猛、刺激的社会新闻,成为玉三角读者追捧的热卖品。第四年,广大读者对于南都连续曝光越州火车站广场这一颗华国治安毒瘤的系列专题记忆犹新。在系列专题的背后,都是南都深度记者与热线记者合作暗访的丰硕成果。该则重要的系列报道,引起广南省政府的关注,于是下令整治越州火车站广场,使其焕然一新,不再是南下打工人的恶梦。此项新闻行动,助力《南国都城报》在华国老百姓中打出名气,也在全国媒体业打响名头,亦在华国新闻史战功赫赫。

拨通手机,陈雷记者问:“你好!我是《南国都城报》记者陈雷。昨晚看到孙向强高中同学的大学室友发了网帖,知道孙向强在越州市莫名其妙去世的消息。于是,我根据室友提供的手机号,联络你们。请问,这个手机号是谁的?”

一个年轻的男声急不可待地传过来,有点震动陈雷的耳膜:“陈雷记者,我是孙向强的弟弟孙向阳,非常感谢你能联系我们。”

紧接着,孙向阳剧烈、悲切地诉苦,喊冤:“我哥哥死得好惨、好冤啊!他死不瞑目,我们求助无门。陈记者,请帮我们一把!!!”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