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第24章 百余白衣天使,拼死接力救毒王
设置

第24章 百余白衣天使,拼死接力救毒王(1 / 3)


【萧遥】

廖熹念记者回家写稿,不返越州晚报社。事先,她向部门领导请示,入非普病房采访后不回报社,杜绝传染同事的意外风险。何况,时下广南省媒体不能发有关非普的新闻报道。于是,她先备稿,待时机合适再发稿见报。

对于备稿之事,吴铭记者并不陌生。例如,华国中央通报“大老虎”落马一公开,不到一分钟就有媒体关于关于“大老虎”的深度报道。往往,吃瓜群众十分惊讶,大起底报道的媒体太神速了。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其实,吃瓜群众真的是吃瓜群众罢了,不晓得刊登深度报道的媒体早就备好了稿,就等官宣。他知悉华国媒体界备稿时间最长的是一家知名财经类杂志,有一篇专题稿等待了一年半载,期间修改了数次。执笔的记者都问过责编好几次,稿子何日面世?对方只是诚恳回复‘快了,快了,别急”,可是拖了一年毫无音讯。当事记者暗自抱怨责编,不该含糊推诿,也对编辑部大失所望,准备跳槽。没想到,再过半年后采访对象倒台,自己含辛茹苦采写的深度稿终于上官网并发杂志。这个记者破涕为笑,幸福地吐槽,责编和编辑部真沉得住气啊!

在华国传媒业坊间,对这种“阳痿”的备稿嗤之以鼻,调侃为“打死老虎”。而对廖熹念记者无奈蛰伏地备稿,顺手点赞。当然,对于光知道给官方通稿背书的新闻则不屑一顾,嘲讽此类记者为掉价的“肉喇叭”。在真正做新闻的业内人士看来,最牛逼的新闻作品则是监督高层在位的贪官污吏及其团伙(“打活老虎”)或涉及重大公共利益(譬如非普传染病题材)的调查报道,以《南国周末》和《华国青年报*热流周刊》为佼佼者。

非普传染并爆发的年月,正处于华国媒体业叱咤风云、风华绝代的黄金时代。华国具备新闻理想的记者们,纷纷以获得号称“华国版普利策奖”的《南国周末》主办之年度媒体奖(数项,江艺萍领衔评审团)为荣。其中,南周年度传媒大奖是皇冠上的明珠,激得华国传媒江湖豪杰群雄逐鹿。大家,却对华国官方新闻奖毫不在乎。

因此,廖熹念记者静静入非普病房采访忒勇敢且谨慎,在全省媒体暂时不能彻底报道非普新闻的形势下,偷偷备稿啦。她自信,随着非普传染病发展趋势,自己的稿子终能见天光。

接下来的两天,她自个儿关在家里隔离,体征正常如故。自从见证了非普传染病的厉害后,温柔但利索的她,不祥预感,这个病魔会在越州城内甚至广南省内蔓延。于是,她更加焦虑前线医护人员的安危,因为他们用血肉胴体坚强地站在狙击非普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

她憋不住,实在想立刻再入非普病房与白衣执甲的天使们同甘共苦,深入发掘百余名医务工作者接力救治“毒王”的壮烈事迹,讴歌他们齐心协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风采。可还没过最长限度的10天非普潜伏期,她有自知之明,知道不能再入病房,给里面的医务人员添加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不能马上再进非普病房,廖熹念身为日报记者,继续在外头采访越州世卫生医疗系统的消息。况且,2月份正是非普传言四起的时候,她不能漏稿,别被同城媒体的跑线同行甩落伍。

就在她初次进非普病房采访的当天,她供职的《越州晚报》连续向广南省里报送三份紧急内参,早、中、晚各一次,关涉非普流言、省内专家对怪病第一次做出总结报告,将此病命名为“非普”与医护人员高风险救治非普病人等事宜。省领导批示后,《越州晚报》于2月10日推出她的另一个部门同事采写的报道,从而,“非普”在华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次见诸报端。就此,廖熹念记者感到与有荣焉。

2月11日,两场非普新闻发布会。上午,她的同事参加了越州市政府举办的发布会。下午,她参加了广南省卫生厅举办的发布会。在会议现场,两人当场用电脑写稿,及时给编辑部,先刊网稿,给广南省人民吃定心丸,切勿再迷乱恐慌。

当全省所有新闻媒体还在非普传染病外围激战的时候,《越州晚报》低调排除年轻的廖熹念记者,持续挖掘前线医护人员救治非普病人的感人事实。从而,该报社准确地捕捉到了瞬间冒出的“战机”,首先把传媒关注的焦点投射到勇于奉献的医护人员身上……

12日上午08:30,身体一切正常的廖熹念记者又出动。缘于部门领导向总编辑潘伟汇报了她的进非普病房采访选题,后者拍板过关,吩咐叫她千万谨慎防护自己。于是,她要接上首次入非普病房捕捉到的独家猛料——100多名白衣天使接力,拼命救“毒王”的头绪,沉潜开掘。

今天,她去广南二院采访,雄赳赳昂昂。

此前顺利进广南三院非普病房采访,她觉得这次也能成功入广南二院非普病房。没想到,斗智周旋仍然失算。她,将如何采访呢?

步入几乎空荡荡、白色防护服工作人员走动的广南二院,《越州晚报》记者廖熹念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