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越州记者,勇闯非普病房(续1)
设置

越州记者,勇闯非普病房(续1)(1 / 3)


【萧遥】

(接续)在前去换衣服的途中,蔡国敏记者忽然想起广南省第一个勇闯非普病房采访的记者——《越州晚报》记者廖熹念专业执行,比起自己麻痹穿风衣采访,人家特别严谨,自个儿惭愧、汗颜。

他没想到,越州晚报次日将连续三天推出廖熹念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采访省会非普病况的前因后果,即深度报道《廖熹念记者独家采访非普:不怕被感染,大料在一线》。此篇雄文,令广大读者最早了解神秘的非普病房里的医护工作者搏命救治和被感染事迹,惊心动魄,揾英雄泪。在文内,廖记者自述入非普病房直击医护人员救治病患遭感染的感动而悲情故事,真实再现非普报道的幕后……

廖熹念记者觉得,生活在全世界最早报告非普病例的广南省,生活在曾是全世界发病人数最多的城市越州(后来,濠港自治区和首都京西市等地非普发病人数“赶超”了),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病倒,让自己主流媒体跑卫生医疗线的记者既焦灼又痛惜。况且,病倒的医生中有一些是自己的大学老师和同学、师弟妹们,其前赴后继地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敬业精神叫她感同身受,导致内心伤痛且压抑之重几乎让她难以承受。看到师友们倒在救护一线,廖熹念记者感到,自己尽管惧怕非普传染病但具有职业责任,应该奔赴非普“战场”第一线,进病房采访第一手的抗击非普材料,向无数的公众读者报道真实、全面的狙击非普“战役”,消除人们的莫名恐惧感。因此,无助的恐惧和濒死的威胁双重压力,迸发出她身为新闻记者特有的采写激情。

于是,《不怕被感染,大料在一线》雄文后来一经推出,真切地震撼了广大读者。

远在北国首都京西市的吴铭记者,看到廖熹念记者的上篇深度报道,当日想方设法联络上她,见缝插针与她进行PP交流,前提不影响她的采写工作。陆陆续续沟通一周,吴铭大致明白廖熹念记者大无畏采访非普疫情背后的心路历程。

说来话长,从来道来。

廖熹念记者偶尔得知非普信息的时间,是在大年初五。那日前后几天,她受到各种反映越州城内医疗界医护病倒的消息,真假未卜、扑朔迷离。她开始感到恐慌:广南三院开始有11个医生病倒;年初六,广南二院也出现医生集体发病的情况。就在那一天,她接到第一个相关电话,是广南一院的同学兼“死党”打来的。死党在手机另一头的声音忒焦急:“知不知道广南三院、二院几十名医生给传染了?所有抗菌素无效,好像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肺炎,就是你们报纸《越州晚报》前几天报道的江源、香山市医生被感染的那种怪病……”

出于职业病反应,廖熹念记者回复:“现在,不能确定这事能不能见报?如果见报,我替你申请报料奖。”死党哭笑不得:“你这疯子,谁给你报料?我是提醒你,你明天上班没事别去医院,很危险。”

她稀里糊涂放下电话,莫名其妙。几分钟后,第二个报料电话响起,这次是广南三院的老友。对方说,我工作十几年没休过探亲假,今年春节破天荒请假回了趟老家,没想到年初四晚上就给医院紧急召回,说传染科、内科、儿科、中医科都有医生突发高烧,给病人传染了;传染科一半的医生护士倒了,病情最重的居然是传染科主任。老友,同样反复叮嘱:“别来我们医院采访,太危险!”

到了年初七,越州城内谣言满天飞:“广南三院死了30多名医生”、“广南三院给封了”。《越州晚报》报社不少员工,也收到不各种版本的传闻。作为跑卫生医疗线的记者,廖熹念记者向部门领导反映关于非普的来料,上司答复说:“这事情能不能报还没吹‘哨子’,你先收集各方资料吧,一旦能报的时候不会太被动。”

当天,她跑到广南省卫生厅,察觉气氛异常紧张。以前关系很铁的通讯员客客气气地“请”走她,关上门来开会,非同小可。

当晚,在广南医系一家医院工作的师妹到她家楼下打电话,本来想上屋通报非普进展情况。不巧,她还在外面采访,没回到家。第二天早晨06:15,这位师妹慌慌张张又给她打电话:“昨天晚上,我们科一个医生发烧了,也是你的师妹。下午,我才和她面对面聊了半个小时……哪能想到和同事聊天也要戴口罩啊?!我可能已经给传染了……幸亏昨晚没上你家,否则连你也害了……”

廖熹念记者放下手机,忽然有一种与死亡擦身而过的感觉,毛骨悚然。

这时,她已经晓得不少大学老师、校友医生在救治非普病人而感染,一一躺倒,悲凉一片。

大学老师、广南三院传染科负责人邓琏贤,受感染病倒了。在广南省卫生厅成立的“广南非普专家指导小组”,大学实习老师、发现了全球第一例“非普”病例的邓志道,受感染病倒;另一位专家、多年好友兼大学师兄蔡同平,同样受感染病倒。廖熹念记者,还记得自己和蔡同平师兄以前一起参与了华国第一个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