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第20章南媒撑本地专家,惟有冒险尸检取样
设置

第20章南媒撑本地专家,惟有冒险尸检取样(1 / 2)


【萧遥】

从去年11月开始,非普疾病神秘地突如其来,持久肆虐广南省,当地人极度恐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病原没搞清。到今年1月份,华国医学界焦灼地不断探究其病原。专家在夜以继日地寻找,人们在焦虑不安地等待。

2月18日,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忽然宣布非普的病原是衣原体,先后由华国电视台和华国通讯社当晚报道与发通稿。事到如今,国人似乎可以松口气了,毕竟非普元凶现形。

于是,在非普病原莫衷一是之时,华国媒体几乎“清一色”报道华国社的通稿。甚至,几乎全世界所有媒体都报道这一则“安抚人心”的“大好消息”。然而,只有《南国日报》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一石激起千重浪。南国日报社独家报道《非普通性肺炎病原,是衣原体?》,发出了广南省专家的声音,彰显了南国系报业的担当与智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这篇不足900字的消息题新闻报道,用问句式标题表达了南派传媒旗舰对中央级别之华国社关于非普病原结论的疑问。稿件首先报道了国家疾控中心的结论:非普通性肺炎的病原基本确定为衣原体;后面如实传播了广南省专家的意见:非普通性肺炎是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极大,不能按衣原体的结论来制定治疗方案,否则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在这篇独家报道刊登的当天,段巩玮记者没有被全国同行们的夸奖冲昏头脑,还是蛮冷静。在媒体人PP群,他向大家坦率地陈述出采写心得——

对于非普病原,我早就听我们广南省一些专家讲过,已经排除了衣原体感染是病原的可能。华国社关于华疾控中心的衣原体结论通稿出来当晚,我感到十分困惑,赶紧打电话求证本省专家求证,专家们都坚决华疾控中心结论。那时,我的内心充满斗争,但记者职业身份提醒自己:必须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下,我很快采写完成稿件。发还是不发?时任总编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如实报道。报道推出后,我们报社果然受到了批评,因此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是,这篇独家报道受到了我们广南省专家一致称赞。他们认为我们报社的报道敢说真话,令人鼓舞!

其实,我国对国家疾控中心和广南省两边专家观点都了解的记者并不只有我一个,但为什么其它媒体都只是刊登华国社通稿了事呢?就此,我思索后觉得,其它知情记者不发广南省专家观点的原因,不外乎是发衣原体观点的主体是国家疾控中心,发新闻的媒体是华国电视台与华国通讯社这两家权威传媒,不需要也不应该怀疑。从而,即使了解广南省专家的意见,也不敢支持,甚至片面认为是广南省专家弄错了。假使认定广南省专家正确,左右顾虑无畏懂得风险和复杂因素,也不敢或不愿支持,以免增加“杂音”。

因而,其他知情记者同行们白白错过了这个重大新闻。非常庆幸的是,这条新闻线索从同事传给我,没有在我手里夭折,再由我上报部门和报社两道,终于使新闻链条顺利延续,终究,我们报社能够报道出来,我认定关键靠“独立思考”做事与决断。

这篇不到千字的短讯看似简单,其实,我面对中央和地方专家的争论而采访,思前想后、绞尽脑汁。在采写过程的每一步子,我面临抉择,内心充满斗争。最终,独立思考支撑着作为记者的我完成了采访与赶稿。

这条线索冒出,我即刻意识到重要新闻到来。作为一直关注并报道非普的记者,必须有所作为。此种新闻意识,考究记者有没有新闻敏锐度的职业敏感性。在当时,非普报道没有比救出元凶的新闻价值更大。因为这是国人最关注的,乃至可以说是所有关于非普报道中的最核心新闻。基于这点考究,我一直将查找非普病原列为头号报道目标。因此,傍晚得到消息,我没吃晚饭,立即投入采访,赶在当晚交稿,翌日见报。

独立思考的结果,就要敢于如实反映广南省专家的意见。进而,媒体因该冷静分析形式,义不容辞刊登记者求实报道。《南国日报》最终刊登我的报道,体现了我们报社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展现了政治家办报的眼光、智慧与勇气。窃以为,政治家办报既指报社领导层眼光长远地看出问题实质,还鼓足勇气具备智慧地报道真相。既敢于刊发报道,也要顾及现实实际,巧妙地用版面安排展现一个新闻题材的多方面内容。

从这篇威力赫赫的独家短讯拓展,我觉得,其中凸显记者的职业使命感或专业记者精神具备普遍性启示。记者职业尽管会遇到许多报道题材,但碰到不错的重大题材的机会总是有限。有没有职业是使命感或专业精神,不同的记者一样面对为数不多的契机,则会呈现不同的报道态势,天差地别。具备职业使命感的记者就能紧紧抓住,写出彰显生命力的新闻佳作,反之却无所作为,报道不成。

段巩玮记者分享采访心得,让媒体人群里的小伙伴们受到教诲,受益匪浅。大家再度踊跃发鼓掌符号,表扬他。吴铭记者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