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谜影
  4. 第4章 迷蒙的怪病面纱
设置

第4章 迷蒙的怪病面纱(1 / 8)


【萧遥】

丁宇吐槽吴铭:”我哪能确定时间?不晓得能不能问到?我知道弟弟是夜猫子,刚醒来上线,果然看到。夜猫子生活习性不健康,之前我多次叫你把作息时间调整到正常,你总是不听,人到中年咋吃得消?我一亮相,你就问问题,十万火急。夜已深,明天早上8点要上班。晚安!”

“哥,夜猫子是多数传媒业人员的常态,我知道不好,但一时改不了。我争取改过来。”不待吴铭回他,丁宇的PP头像暗了,义兄下线。

今晚,吴铭终究穿透疑窦悬乎的路边社,摸到广南省的怪病踪影。“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明日,又是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

从热线新闻部跨过国内新闻部,转入深度新闻部,吴铭喜出望外。深度新闻部人马少,18个记者、3个责编和1个主任王晟,负责供应每周一期的十六版“深度周刊”。深度记者除了6个在《京西信报》总部,主打华北和东北片区,12个记者分驻华国五大片区。自此,他调整采访报道的方向,从日常的突发新闻转向深度新闻。

新闻业务考核标准,深度记者从每周至少发五篇报道,转为每月至少一篇重磅报道,或两篇深度报道。别小瞧了新闻产品数量狂减,关键在于深度报道必须在华国引起全国性反响。

他不用无料“扫街”,也不用每天回报社上班。如果未出差采访,每周四下午14:00必须回报社开一次部门例会,评点当天出版的《京西信报》“深度周刊”,并汇报下一周的深度选题。除了有采访任务在身的记者,深度新闻部人员都得参加,外派记者在线参与。

例会评报时,所有与会人员都直言不讳,包括分管编委、部门主任、记者、编辑都平等相待。评说对事不对人,严禁人身攻击,说出每一篇深度报道的优缺点,以及编辑出版流程存在的问题。有的单打、有的混打、有的独战群儒,唇枪舌剑,刀光剑影。无论争论人员是什么职位,大家都是为了“深度周刊”出精品,欲与华国第一周报——《南国周末》试比高,争取在华国调查报道中立于不败之地。尽管例会开得异常爆火,结束后大家依旧老铁。

外驻记者倘若回报社赶上例会,会后深度新闻部集体饭罪,搓一顿。往往,由分管编委和部门主任轮流买单。只有《京西信报》开年会,深度新闻部方能大团圆。

深度新闻部人员之间,平日通过社交号群联络,交流派单、采访和编辑等事务。若有急事,就打电话沟通,或者召回报社商谈。每到周三中午12:00截稿,深度记者们都必须准时交稿,否则依拖稿的不同情形挨罚,严重者遭京西信报报社解聘。之后,三个编辑上班编稿、送部门主任、新闻部主编、分管编委审稿,直到当晚24:00。采编流程顺利,确保《京西信报》“深度周刊”次日发行。

深度新闻部尽管在报社是小部门,却是报社的一把冲锋尖刀,为报社冲锋陷阵。它出重磅新闻报道,带动独立于新闻部的广告部经营,更重要的是,为报社品牌杀出一条血路,在华国传媒江湖扬名立万。

深度记者的高要求,决定了深度新闻部都是精兵强将,考验并鞭策吴铭快马加鞭,不能拖后腿。吴铭新入深度新闻部,王晟主任暂时不外放他。于是,他做选题的范围可拓展到华国全境,不能和其他同事“撞车”即可,深潜关涉公共利益的重大或典型的新闻题材。

进入任何记者都羡慕嫉妒恨的深度新闻部,如何发现深度选题?成了深度新兵吴铭面临的第一桩事儿,尽管他已经干了四年记者。这是他转入重要新闻部门必经的淬炼阶段,反正,在传媒江湖叫得出名号的大牌记者都是从新手做起。能不能在调查新闻业界闯出名头,就考究吴铭的新闻悟性、好问勤学、业务努力笔头功底等综合能力。深度新丁吴铭,惟有笨鸟先飞,边干边学。

连日查询广南怪病传闻,总算摸到一点边。吴铭暗下决定,把广南省怪病作为自己打响深度报道的第一炮。

上午10:30,吴铭上PP,问义兄丁宇:“哥,你问到是禅山市哪家医院收治那个怪病患者?”

“现在,我忙着呢,没空问。让部下们发现我上班‘摸鱼’不好,你哥哥只能悄悄向禅山市朋友打听。要知道,官场其实消息灵通,我会很快搞定。”

“你啥时回话?”

“弟弟,你工作4年了,怎么还没改掉急躁的性子?昨晚子夜,你就火急火急开机关枪,问我个没完。你先别急,别下线,等我的消息。”

“小弟遵命,隐身。如果我没回应,你留言即可,或语音留话皆可。”

“耍滑头,我继续做事。”

从义兄那里暂时没得到具体医院的消息,吴铭转念想起与那个病患同住在禅山市的明德县室友李旷东。他决定“骚扰”,继续上PP连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