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红楼襄王
  4. 第490章 朱大帅
设置

第490章 朱大帅(2 / 3)


问题点了出来,朱景洪才正式开始了军议。

他的“参谋”们搬出了地图,上面标注了详细的敌我态势,并有其中一位参谋讲解着。

今天负责介绍将领名叫冯紫英,其父乃正一品神武大将军、太子太保长宁侯冯唐,五年前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卸任。

冯唐本有四子,长子早年间随朱咸铭北征战死,次子任京营参将死在轮戍路上,三子在十二年前扈从朱咸铭战死,所以眼下就剩冯紫英这根独苗。

皆因朱景洪对原著不熟,加之冯紫英未走龙禁卫的路子,所以他俩是最近才认识。

事实上,冯紫英本也和贾琏一样,前二十来年都是浪荡子弟,每日不是青楼就是梨园。

冯唐爵位够高不怕败家,加之家中就这一个独苗,所以也没对小儿子严加管束。

按道理说,冯紫英会一直纨绔下去,事情的转折在贾珍被打断腿。

他是亲自去贾府看过贾珍,知道贾珍被打得有多惨,于是他就决定不再混日子了。

所以冯紫英决定投军,被他父亲从皇帝处求了恩典,被补入侍卫亲军做了副千户。

一个从未投军的人,直接到侍卫亲军做副千户,足可见皇帝对冯唐的体恤。

冯紫英也确实争气,到了军中努力研习兵法,并向同僚上司多多请教,倒也提升迅速进步极快。

在朱景洪掌兵时,他抓准时机大胆献策,才有他今日当众宣讲的机会。

当然了,和他共事得其他几位“参谋”,也都有着各自的传奇经历,他们都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t;divtentadv>大概过了几分钟,冯紫英介绍完情况自觉退下,此时朱景洪干咳了两声。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爷马上要发表看法,于是皆屏气凝神静听起来。

和刚才训人不同,此时朱景洪和蔼了许多,只听他不疾不徐说道:“方才冯千户所言,可见敌军各部有收缩意图”

“我以为,想来这一路袭扰之后,如今路途过半敌军应是想大战一场了!”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大多在点头,他们也有这样的预感。

如今大军出关五百多里,已算得上是劳师远征,这个时候动手正合适。

起身来到地图前,朱景洪用手在己方兵力分布上划了一圈,而后问道:“诸位以为他们会主攻那里?”

众人沉默了一阵,只见孙绍祖起身开口道:“大帅,臣以为敌军皆为骑兵,不会直攻我中军步兵,故其应会首攻我军骑兵!”

“如此一则可以剪除我军羽翼,二则可以削弱我军防御,若我军骑兵损耗太大,我步军也就难以前行了!”

骑兵提供了七八十里警戒防御伞,让步军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行进。

其实孙绍祖的这些话,在场杨隆山等人也能想到,只是他们答话没这么积极罢了。

不是所有人都如孙绍祖这般,过于的渴望加官进爵,多数人还是以稳为主。

“你们怎么看?”

对这件事感触最深的,便是顶在前面的青海行都司诸部。

即使今晚朱景洪不提此事,负责指挥的杨隆山也要主动上报。

所以当朱景洪询问时,杨隆山就站了起来回话:“大帅,四方骑兵之中,我军兵力最强,但也强不过对面数万大军!”

“若将我之所部重创,于我军战略部署,则为极其不利之局!”

走到军帐中央,朱景洪提示道:“以当下态势,你以为敌军会怎么打,说些具体的看法”

“敌军三个主力万户,如今分别部署在”

杨隆山仔细讲述着,在场众人也都认真听着,另三位方面军主将则在认真思索。

朱景洪继续绕着军帐走,一边走他也仔细听着,这种军事会议基本每天都有。

群策群力,每个人都发表不同的看法,把各个方向的问题都分析透彻,才是他一直取得胜利的基础。

杨隆山的话讲完了,在向朱景洪行礼后坐了回去。

“大帅,臣有话要说!”

起身说话的人名叫谭世武,本官为青海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如今负责统领西翼女真诸部。

“你说!”此时朱景洪站在军帐东侧。

“三个主力万户调动,弄得大张旗鼓生怕人不知道,臣以为或许是其声东击西之计!”

“臣所统帅之女真诸部,相较杨大人所部要弱,如敌军以先易后难而部署,则我军”

女真诸部领兵将领也在,听到谭世武的这番话,他们都感到了安心许多,总算自己这一块被重视到了。

接下来,谭世武讲解了自己的判断,且是根据现有情报做出的合理推测,只是结果与杨隆山所言大不相同。

除了谭世武,统领藏地诸部的孙绍祖,返回南线统领蒙古诸部的周全辉,都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四位方面军主将说过之后,朱景洪又问了在场众人意见,只有羽林左卫指挥使江庆盛发表了看法。

到此时,整场议事已过半个时辰。

“刚才的议论总结起来有三点,准噶尔要么打青海行都司,要么打兵力更弱的女真诸部,要么打靠南的藏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