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戏明
  4. 第393章 第 393 章
设置

第393章 第 393 章(2 / 3)


每年给你结果子的果树要是突然被人砍了,你不得记仇一辈子?

为此,他曾经通读《大明律》,要跟文哥儿决战法治之巅!

有这么丰富的断案经验,出几道判语题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李东阳等人这才知道当初朱厚照为什么老找王恕他们请教刑律问题。

敢情文哥儿是这么忽悠太子的!

众人看向文哥儿的目光就更复杂了。

虽说世上也有那么一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例子,可更多的是学生很难越过老师去。很多时候你自己都没到那个水平,便教不出那个水平的学生!

文哥儿能把太子教成这样,自己却全程都只认真干活、从不抢着出风头,由始至终都十分敬重李东阳这位老师与他们这些前辈。

只能说小神童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子不仅会读书,连为人处世都这般妥帖。

难怪陛下和诸位阁老都格外看重他,人小神童却是一看就是能办大事的好苗子。

唉,看着别人家的儿子,再看看自己家的儿子,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

下次回去就得好好打家里的臭小子一顿!

玉不琢,不成器!

儿不打,爹生气!

文哥儿哪里知道自己即将引发好几场小年轻们的挨打危机。他秉承着低调摸鱼的态度认认真真出了不多不少的题、投了不多不少的票,最终以不多不少的工作量愉快地顺利结束了本届会试第一场出题会议。

第一场考试他们就不能到处溜达了,因为第一场考试的卷子已经誊

录过来,他们需要分坐不同的经房开启疯狂阅卷模式。

不仅考生们想要第一时间知道成绩,他们也很想早点结束阅卷工作,毕竟一天不把卷子批完他们就得继续关在贡院里头,接下来连出去放风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得早点干活,尽快下班!

理论上来说,十四个经房之间是不能相互串门的,不过大家遇到优秀考卷都要拿去给两位主考官鉴赏,碰头时聊上几句多么正常。

朱厚照仍是凑在文哥儿边上跟着阅卷,撵他去找李东阳他们他也不去。

文哥儿能怎么办,只能随他去了。

文哥儿读书快,阅卷也不慢。他小时候阅卷时便能判个高低,如今已经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读起这类应试文章来自是驾轻就熟,基本上读上几句就知道是什么水平。

朱厚照一开始还兴致勃勃,读着读着就有些不耐烦了。

这些应试文章许多都千篇一律,读着很没意思!

在八股文的框架之下,大家写的文章基本是一个味道,能在应试时就写出风格写出水平的到底只是少数。

朱厚照凑近跟文哥儿嘟囔:“不好看!”他开始疑惑起来,“靠这些文章能选拔出朝廷需要人才来吗?”

他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照他想的,就该搞个演武场考些能打的人上来!

写这些文章根本没意义!

文哥儿道:“应试文章当然没什么意思,只不过这是在选拔文官,又不是选拔文豪。八股文虽然发挥余地小,可也能体现这人有没有基本的文书处理、内容分析、文辞表述等等能力。官员入仕之后每天都要跟各种公文打交道,若是连这类文章都写不好,肯定是无法处理好日常公务的。”

他又给朱厚照分析了朝廷敲定八股取士的用意,其实规定八股格式也是为了科举公平。

要是个人风格突出,考官们一看便能认出是谁,难免要给熟悉的人开个后门。

而且那些有门路的人可以请名师教导、可以参与各种文会、可以搜罗天下藏书,广阔而丰富的见闻让他们能轻松把文章写出花来。穷苦人家的子弟不管是人脉、阅读量还是教育资源都远不如那些乡绅富户家的孩子,拿什么去和他们比?

这种看起来枯燥呆板的考法,为的就是给所有出身的人画出一条相对公平的线,只要过了这条线便有资格入仕,不需要掏空家底去跟人比拼人脉、藏书以及有没有名师教导。

朱厚照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考虑。他好奇地问道:“那武举也这么公平吗?”比起这些绕来绕去的八股文,他还是更喜欢能舞刀弄枪的武举!

文哥儿瞧了他一眼,才说道:“洪武年间朝廷便建了武学,可惜后来废止多年,还是正统六年才重建京卫武学,官学教出来的武举人才着实不多。”他笑着给朱厚照介绍,“至于武举,我也没亲自看过,也不知道是怎么个选拔法。前些年定下的是六年一次,今年应当就是定下新规后的第一次武举了,正好就在殿下生辰前后,说不准殿下到时可以带我去看看。”

一听文哥儿还要靠自己才能去看,朱厚照立刻给他打包票:“孤一准带你去!”

文哥儿便挑拣着自己觉得好的卷子给朱厚照打发时间,不必他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答卷里逐份逐份读那些枯燥乏味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