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
  4. 第 2 章 隐公元年(2)
设置

第 2 章 隐公元年(2)(2 / 3)


回到郑庄公即位之初,这里插一条新史料,清华简《系年》里面有一个章节,被命名为郑武夫人规孺子,大概内容就是说武姜劝郑庄公,刚即位的时候他还年轻,守丧这三年里要多听臣子的话,让他们自行决断如何如何。】

【光看这一条,其实看起来武姜还是蛮含辛茹苦的,各种好言相劝。君主确实不能独断专行,用亲爹郑武公的例子来劝郑庄公,应该也比较有效。但是,如果结合着我们上面提到的偏心眼,和接下来要说到的故事,感觉就不一样了。】

【刚才说到武姜为段请封,她本来要了个险关,也就是虎牢关,但被拒绝了;于是她又要了另一块地,叫做京。段在这里搞了不少小动作,比如把这个城邑建得很大,已经超规格了;再比如勾搭郑国的其他城市,之后又收为己用。】

【这三次其实都有人向郑庄公进言,让他赶紧把这个不靠谱的弟弟处理了,不要养虎为患。但是郑庄公都是轻飘飘地回复,“我妈要这样我能

怎么办”,要不就是“他会自作自受的”,类似这种鬼话,一看就很敷衍。】

寤生听到这里,竟不自觉地笑出了声。确实是敷衍,他就是在拖延啊,拖到段欲壑难填,连他们的母亲都无法找到任何理由护住他为止。

【我们经常听到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其实就是从他的鬼话里来的。话说段都这么肆无忌惮了他哥还不找他麻烦,我们今天有个词叫“捧杀”,其实我感觉差不多。各种行动都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我不知道段哪里来的底气谋反。】

【然而他就开始招兵买马,修墙屯粮准备谋反,还和他妈商量了等大军抵达,他妈会给他开城门。好家伙,这次终于被抓到把柄了,郑庄公一举带人把叛军拿下,但是让段跑了。】

【说实话我合理怀疑段能跑掉是郑庄公故意的,毕竟连段自己的封邑京都背叛他了,他堪称一无所有,放走了也不成气候。但如果抓回去,杀了吧,武姜肯定要闹事,说不定就以死相逼;不杀吧,何来国君的威严啊对不对。】

息姑伸手按下桌上的弹幕发射器,感慨道:“心机深沉,为息姑之不及。”

【确实如此,不过也有段仗着亲妈偏心,太跳了的原因。他如果和鲁桓公一样老老实实卧薪尝胆……哦,也没戏,人家郑庄公的继承权天经地义,就算死了还有他家太子呢。】

虽然有很多听不懂的词语,但是寤生还是大概听懂了,不但听懂了,还意识到身边这位鲁侯正在与影像中的女子交流。他挑挑眉,毫不客气地推开息姑,也伸手按了下去。

“那你觉得郑伯寤生……哦,谥庄,郑庄公,做得对吗?”他慢条斯理地念出这样一个句子,满意地看到了跳出的弹幕。

“不愧是郑伯寤生,吾实不如。”这次终于不是客套话了,息姑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钦羡和嫉妒。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都远远不及对方。为君为兄皆是相差甚远,死后也做不到波澜不惊,而对方却能在不动声色中观察入微。

寤生微笑:“鲁公过誉了。”

【我觉得?他的行为,我作为后人来看,看的是他一生盖棺定论的功过是非。于国于民,个人得失,全部都可以分别而论。而他同时代的人,你都说了人家谥庄,这可是个美谥。比起之前说到的鲁隐公,他无疑是成功的吧。】

【唉我真的很讨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这种问题,能被记入史册,不管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都不适合轻易地用“评价”这个词来断言。毕竟不论是思维还是环境,都无法完全感同身受,怎么评价都显得很高高在上。】

“很有趣的想法。”寤生评价道,他看息姑一眼,“你觉得呢?”

“分明并非贱人,却亦无上位者之思。”息姑摇摇头,示意自己再看不出其他,“后世似乎与我等之世迥异。”

【算了继续往下吧,刚说到哪儿了,哦郑庄公把段收拾了,段跑到了共地,从此大家称他为共叔段。叔可能是排行,因为一开始把他封在京的时候叫京城太叔。嗯,这时候的人会用封地当

氏,名字的组成也比较复杂,大家习惯就好。】

【姓?姓姬啊,郑国公族是周天子的后代,初代郑伯是周厉王的王子。姓以别婚姻,氏以明贵贱,先秦分很开的。不过汉朝就已经姓氏混用了,所以《史记》里面也会混着来,但其实是两码事,以后遇到类似例子再说。】

【然后本节故事中最离奇的情节就来了。因为武姜帮助段谋反,郑庄公把她送到了另一个城邑,我琢磨着“置”这个字,估计有那么点幽禁的意思。不过毕竟是亲妈,他也没法报复,最后郑庄公只能发了个誓。】

【他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好一个决绝的誓言啊,虽然这种“死生不复相见”的话现在通常都被用来给小情侣撕心裂肺的分手。发誓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哥们发完誓又后悔了,甭管真后悔还是为了名声,反正他后悔了。】

【不禁令我感叹一句,也(粗口)好像情人分手啊。】

息姑不小心流泻出一丝笑声。这件事他其实有所听闻,但被这位姑娘描述成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