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医汉
  4. 第 88 章
设置

第 88 章(2 / 2)


身拂袖而去。

既然心中郁闷,刘彻就想把卫青和霍去病喊来说说话。

主要是想聊聊北边的战略部署。

匈奴还敢跑来提和亲,显然是南下之心不死。只要朝廷愿意继续与他们和亲、跟他们互市,他们必定会借此机会大规模返回漠南。

朝廷花了那么多年才打出“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岂会给他们机会卷土重来?

刘彻道:“朕准备在河西诸地设郡,你们有什么想法?”

关于这一点,霍去病恰好曾私底下去找李时珍聊过。

当时嬴政也在场,只是没发表什么意见。

估计是想悄悄记下来回去开干。

根据李时珍的说法,大汉很快便设立了酒

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彻底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_[((),不出几十年便在西域设置了大汉的都护府。

西域的蔬果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域送往中原,叫大汉人拥有了许多历经千年依然很受欢迎的优良品种,包括但不限于苜蓿、葡萄、胡麻、胡瓜、胡萝卜等等。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

这条西域通道之所以能打通,拢共有三方面的重要因素。

其一当然是靠武力轰走南面的匈奴。

其二是靠张骞他们这些汉使的外交。

其三则是一个……赵充国后来提出的屯田政策。

只要大汉军队把水源周围的好地全给占了,亦兵亦民地在河西诸郡全面推行屯田政策,只需要这样干个一两代人,河西诸郡就会成为真正的汉郡,而不是儒生们口中的“得其地不足以为广”。

纯粹是他们不愿意费心去经营罢了!

霍去病把屯田之策献了上去。

赵充国他这几天倒是轻松找了出来,只是赵充国目前只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刚到上林当兵不久。

据说他提出屯田策并被朝廷采纳时都已经七老八十了,那得等好几十年的功夫。既然刘彻问到了他们头上,霍去病便一五一十地把屯田策讲给了刘彻听。

这里的屯田初期并不是发动黔首过去种田,而是让军队边耕作边操练。

匈奴来了打匈奴,匈奴没来就收拾庄稼。这样不仅能守住河西诸郡,还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军队耗费。

毕竟军粮都能半自给自足了。

就河西诸郡那种条件,全面自给自足当然还是不行的,不过朝廷本来就要出军费的,现在军费能减少一点,那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刘彻听后微微讶异。

没想到这样的计策竟是霍去病提出来的。

卫青也看向霍去病。

相比于让刘彻认为这计策是自己想出来的,霍去病选择如实回答:“不瞒陛下,这是臣去向人问策时讨来的主意。”

现在赵充国自己都还不知道这个计策,把赵充国说出来也没用,所以霍去病选择把事情推给李时珍和嬴政。

反正刘彻本来就觉得他俩是高人。

至于赵充国,他已经把人要到身边来了。

听闻此人不仅晚年把屯田政策落实得非常好,年轻时也是骁勇善战,曾经俘获匈奴西祁王,只要能给他领兵机会,成为一代名将只是迟早的事。

霍去病准备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赵充国真有那么好的作战意识就把他给举荐上去。

在外打仗谁也不想遇到配合不了自己的友军。

霍去病为什么老是孤军深入?还不是因为友军每次都失期,没能顺利和他会合。

连他舅舅的好朋友公孙敖都跟不上他。

要是朝廷能培养出几个作战意识跟得上自己的新将领,那以后打起仗来还不如臂使指?

至于军功会不会分给别人,霍去病倒是没太在意。他才二十四岁就已经是万户侯了,再往上还能怎么封?

他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军功了。

霍去病对刘彻说自己是去医馆那边讨的主意。

这是大实话,掺半点假,所以他说得相当自然。

刘彻一听就明白了:“是那个赵正对吧?”

提到医馆,刘彻印象最深的就是赵正了,不仅是因为那“赵正”身形壮伟,还因为对方指点江山起来豪气不下于他。

时人爱把秦始皇称为赵政,这个“赵正”三句不离秦末局势,倒是很有点把自己当秦始皇的想法在里头。

这种主意如果是出自他之口,那就一点都不稀奇了。

霍去病毫不犹豫地道:“没错。”

既然嬴政都已经旁听了,总得付出点什么才行,让他负责当献策人没毛病对吧?

刘彻此前的不乐一扫而空,笑着说道:“走,我们再去会会这个赵正。”

霍去病道:“怕是一时半会见不着了,听阿善说他昨天已经归家去了。”

刘彻颇有些遗憾,但还是决定出宫走走。

那些儒臣的想法可太倒人胃口了。

得找他们大汉的小神医去去晦气!!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