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医汉
  4. 39. 第 39 章 【多备一把】
设置

39. 第 39 章 【多备一把】(2 / 3)


央着师父给二柱买牛犊就好!

刘彻没想到霍善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瞧他说话时小脸蛋上堆满了不舍,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国库就算再缺钱,也不缺他这头小牛犊啊!

长辈给晚辈赏赐点东西当彩头,怎么能算是赏罚不分明?

刘彻敛笑说道:“光凭你这话,朕便该赏你了。”

霍善疑惑地问:“为什么?”

刘彻道:“你劝朕要赏罚分明,这是正直敢谏,自然当赏。”

霍善听不太懂,但还是为失而复得的小牛犊高兴不已,继续跟刘彻一起看其他文章。

刘彻再问他好不好,他便不拿自己做对比了,而是拿枚皋当对比。

刘彻自己心中也有评价,起初听霍善这简单粗暴地点评“彼不如此”“此不如彼”本没在意,后来拿起两篇文章一对比,发现还真如霍善说的大差不差。

偶尔有意见相左的,也不过是个人喜好不同而已。

比如他喜欢辞藻华丽的,霍善却不太喜欢,因为一华丽起来他就看不太懂。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才这么大一点,文饰稍多他便觉读得云里雾里,很不爽利!

除去偏好的因素,霍善看文章还是很准的。

本来刘彻只是逗他玩的,见他还真能辩出优劣来便当真让他一起挑选哪些文章值得赏赐牛犊。

一想到关乎老值钱的牛犊,霍善便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看文章,不时还主动请教李时珍几人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等到众人的文章都轮流呈送上来了,刘彻很快便从中选出了几篇让乐师奏乐颂唱。

其中枚皋、司马迁的诗文皆入选了。

枚皋的文章偏向于夸赞这场盛宴,着笔点还是夸赞当朝;司马迁则更偏向于讲述屈原的遭遇与志向,将他重走屈原流放路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融入其中。

要论文章本身,其实还是司马迁更胜一筹,不过他歌功颂德的力度不够大,资历又比枚皋浅,所以他的文章反而被排到最末去了。

听到自己诗文的人俱是满面欢喜,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能得赏,更因为自己在刘彻面前露了脸。

哪怕只是不怎么深的印象,也比皇帝压根不记得你要好。

不说是皇帝,就说寻常人碰上要找人办事,你是找自己认识的还是找自己不认识的?

那肯定是优先找自己认得的。

皇帝也是人,同样会有这样的想法。

刘彻这位皇帝尤甚。没见到他用人不拘一格,全挑身边那些他看着顺眼的吗?

司马迁几人喜获牛犊以后,庖屋那边便传来了好消息:粽子煮熟了!

庖屋那边也是头一次煮粽子,不过他们都是经验老道的厨子了,又因为在宫中做事开阔了眼界,甭管什么米他们都能把握好火候,是以这次粽子煮得极其顺利。

只是粽叶把里头的糯米和馅料裹得太严实了,他们也闻不出到底香不香。

还是负责试菜的人剥开了一甜一咸两个粽子,才叫众人见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次包粽子用的是新鲜箬竹叶,又或者是众人的心理作用,只觉连里头的糯米都被染成了淡青色,米香中仿佛也混杂了竹叶的清香。

还肉馅散发出的浓浓肉香以及红枣散发出的诱人甜香。

那肉还是从半夜起便用多种香料腌制起来的,没煮熟时便香得极其霸道。等到柴火将它和着夹着糯米蒸熟,便连那糯米也被香味漫透,每一口都香得很。

这点香料搁在富贵人家不算什么,对寻常人家来说却是稀罕物了。

旁边那些没资格尝鲜的人只能暗自感慨皇帝陛下不愧是皇帝陛下,真会吃!

他们光是闻着都馋了。

一盘盘粽子端到众人桌前,因着刘彻刚才吩咐过不要多上,所以每个人面前都是一甜一咸两个粽子。

其余的刘彻命人赏赐给随行的宫妃们了。

刘彻见霍善迫不及待要拆粽子,便笑道:“我们这么大才吃两个,你这么小也吃两个是不是太多了?”

霍善没想到都要开吃了,刘彻居然会这么说。

他立刻否认道:“不多,不多!”

刘彻道:“你算术不是挺好的吗?你人小,肚子也小,两个都吃进去会撑坏的。这东西还不好消化,你不是得难受好几天?”

霍善陷入天人交战之中。

震惊!

早上明明大家一起选咸甜,煮好以后却只有他自己要二选一!

怎么会有这么残忍的事!

刘彻被他那纠结的模样逗得直乐。

还是旁边的太子刘据不忍霍善为难,对霍善说道:“你每个只吃一半,不就两种都能吃吗?”

霍善道:“不能浪费!”

太子刘据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坚持,继续给他出主意:“你身边的金日磾不在这儿,你叫人切一半拿去分给他吃,这样既没有浪费,又可以让他也尝尝鲜。”

霍善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太子刘据便命人来帮霍善将两个粽子拿去对半切开。

霍善眼巴巴地看着人把自己的两个粽子拿走,等人走出两步,还追上去对人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