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医汉
  4. 第 140 章
设置

第 140 章(2 / 3)


腹部胀满的时候不宜多吃,吃了容易壅滞。

还有这番蒜,食物中毒的时候吃下去,可以解食毒水毒。

至于那红通通的番椒,更是温中散寒、除风发汗的好东西,只是同样不宜多吃,吃多了容易齿痛咽肿,甚至长痔疮!

掌柜笑道:“听说巴蜀人下火锅的时候爱添点番椒,吃起来可带劲了,可惜你还小,不能吃那么辣的东西。”

霍善没想到自己找出来的药材竟都能吃,不由跃跃欲试地问袁枚:“你家里有这个番薯和番椒吗?”

袁枚道:“番薯是闽中爱吃的东西,我们这边吃得少,番椒倒是有,不过已经都做成喇虎酱了,你想吃的话可以尝尝。”

霍善问:“今天吃那个火锅吗?”

袁枚是个不

爱火锅的,他给霍善讲起自己的见解。

这火锅啊,是懒人才爱拿来待客的。你想想看,咱老祖宗就是把各种食物齐齐往水里一扔,滚熟了就吃,这种烹饪手法有什么特殊的?

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烹饪方法,用这种这种给你一锅热汤、想要什么自己往里扔的吃法来待客,不是懒货是什么?

霍善听明白了,袁枚是个讲究人,从食材到烹饪手法都非常讲究,难怪他连米都指定只吃哪几种,嫌弃别人家里的饭不好吃。

二人边闲聊边走出药房,往前面又逛了一段路,霍善忽地闻到一阵香味。他循着香气跑过去,接着就杵在人家摊位前不走了。

阿印见状也跟了过去,好奇地探头看看那摊位是在卖什么香喷喷的东西。

这就是带娃出门的一大难题之一……孩子不说想吃,但就是不走!

袁枚跟过去一看,巧了,竟是个烤番薯的摊子,摆摊的明显是个福建人,说得一口流利的胡建话,热情地招呼袁枚买给孩子解解馋,这可是正宗的闽中红心薯,烤出来又香又甜,别说小孩了,连大人闻着都馋!

袁枚比较少吃这些东西,不过既然都碰上了,两小孩又那么想吃,他便也大方地掏钱买了二根烤红薯。

一大两小一人捧着一根烤红薯现剥现吃。

霍善也不嫌弃它烫手,一口咬下去,瞬间被它糯糯甜甜的口感征服了。

听说这番薯还特别能长,是官府的救荒好帮手来着。

霍善吃得一本满足,跟袁枚夸道:“这番薯真好吃!”

袁枚道:“是挺香的,以后可以偶尔吃点。”

吃也吃过了,逛也逛过了,袁枚便领着两小孩回随园去。

下午就有婚宴可吃,随园的宴席不像外头那样力求把每桌都摆满,仿佛想借此向客人展示自己的财力。

袁枚认为菜色贵精不贵多,要是一桌摆个二五十个菜,那就是喂给眼睛吃的,而不是喂给嘴巴吃!

但就算是“贵精不贵多”,婚宴上的菜色也看得霍善眼花缭乱,愣是把《随园食单》上许多适宜冬天吃的好菜给尝了个遍。

还吃上了袁枚自夸了半天的米饭。

光是这饭,霍善就能连吃二大碗!

结果就是霍善吃得肚皮滚圆,不得不在随园里遛弯消食起来。

遛弯也一点都不单调,因为今儿是上元节,随园里头要放灯。

随着天色渐暗,随园反而一下子亮堂起来,来参加婚宴的宾客、来赏灯的文友,皆欢欣不已地在灯下携手遨游。

霍善也是好奇地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只觉江南园林着实和北方的庭院不一样,里头的曲径连廊、山水花木,瞧着都像画一样好看。

相比之下,他家庄子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农庄了。

霍善忍不住找袁枚探讨他这园子造价几何。

袁枚笑道:“我盘下这园子后修整了二年,就把我为官期间的积蓄给花光了,所以去年才不得不应召

去陕西当县令去。()”

霍善奇道:当县令很有钱吗??()_[(()”

袁枚道:“当县令有没有钱,得看你是个什么样的县令。”

袁枚表示像他这样的县令,走到哪都是文坛风云人物,他甚至都不用去贪污库银,自然有人巴巴地给他送钱,而且那钱他还可以光明正大地收。

比如当地大户以及县衙成员家里有喜事或丧事,都爱来找他写文章,这些文章总得给点润笔费吧?

那么大一个县,每天总有点红白事,他在那儿待上一天,这些人就不会去找别人写,所以这是个相当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就是有官职和名气在身的好处啊。

论官职,他是当地最大的;论名气,他也是当地最大的!这不,才干了小半年,他又揣着几千两银子回来继续改造随园了。

若非碰上丁忧,说不准他会考虑干满整个任期再回家。

不过既然都已经回来了,那就算了吧,反正他手头也有钱了,可以搞随园的二期改造了。

霍善听得瞠目结舌。

原来当县令这么有钱!

霍善在随园待满了二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新吃食,吃得他心满意足地归家去。

这次的上门出诊虽然获得的诊金不多,但是进入奖池的技能挺有意思,叫做【明察秋毫】。

霍善点开技能介绍一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