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
  4. 211. 风云际会66 折中。
设置

211. 风云际会66 折中。(2 / 3)


塌。对兖州士族而言,战争进行到这一步时,他们邀请吕昭入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从“赶走曹操”变成了“赶走吕昭”。

兖州士族扪心自问,如果他们处在吕昭的位置,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直接退走的。

那可以是一整个人口稠密、物产富饶、底蕴丰厚的大州!

吕昭不愿意走,兖州士族一定要赶她走,双方矛盾无法调和,唯有战争。

以吕昭现在的实力,把那帮兖州士族们团成团捆在一起,都不够她下酒的。但她毕竟先打了曹操,又打了兖州士族,连续对付两波敌人,再精锐的军队也会感到疲惫,需要充分休息。

如果那时袁绍派出大军进入兖州争夺……

袁绍和吕昭的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双方在准备充分、正面碰撞的情况下,胜率尚且五五开。疲惫的吕昭直接对上最终boss,获胜的可能性并不高。

因此郭图主张暂缓支援,等敌人互相消耗得差不多了,袁绍再登场,将他们一网打尽。

根据袁绍麾下这几派谋士水火不容的特性,很快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

沮授面无表情地盯着郭图,“依公则之意,是打算举全州之力,与温侯一决胜负?”

所有人的目光先是集中到沮授身上,紧接着又陆续去看郭图。

郭图的心脏重重一跳,他面上保持着平静,谨慎对答:“倘若时机成熟,有何不可?”

“公则认为眼下时机已然成熟了吗?”沮授步步紧逼追问,没等郭图开口,他先回答了,“公孙瓒尚在北方虎视眈眈!倘若他趁机偷袭,你又当如何应对?”

“幽州有乌桓、鲜卑,他们与公孙瓒素有仇怨。”

“乌桓、鲜卑何时胜过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这句话直接把郭图堵得语塞。他还真没法反驳,因为公孙瓒就是靠暴打乌桓、鲜卑起家出名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迹幽州的少数|民|族|们只要听到公孙瓒和白马义从就忍不住打哆嗦,公孙瓒在胡杂中的名声就跟正史中威震逍遥津后的张辽差不多,单靠一个名字就能止小儿夜啼。

沮授乘胜追击,又换了个新问题:“公则如何断定鄄城城破后,湖阳侯会与兖州士族起冲突?”

这个郭图倒是能回答,但他一时想不明白沮授怎么会问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

兖州士族邀请吕昭入兖州,不过是为了拿她当刀子,赶走曹操罢了。鄄城城破,曹操流离失所,兖州士族下一个要对付的人自然就变成了吕昭,他们当然会跟她翻脸。

“如果湖阳侯不想要兖州呢?”沮授语出惊人。

郭图:“………”

“她为什么不想要?”郭图感觉今天的大监军被气糊涂了,也可能是年龄太大,脑子出现问题了。

沮授:“她为什么想要?”

郭图:“………”

郭图叹了口气,对袁绍行了一礼,不再回答沮授提出这些怎么看都毫无意义的争辩。

虽然袁绍的这帮谋士们经常为杠而杠,但至少那些争论表面上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不像现在,是直白的废话。

袁绍微微皱眉,但并没有呵斥哪位谋士,而是进行了一波日常端水,先安抚沮授,再鼓励郭图,最后把话题拉回正轨——到底是立即出兵救援,还是等等再救。

沮授还想说什么,凌厉的视线无意中掠过对面,先是微微一怔,继而软化下来,一直憋在胸腔中的那口气儿缓缓散去,化为绵密悠长的无奈。

有那么一瞬间,他跟荀谌目光相对,这位一直很低调很安静的年轻郎君深深望着他,轻轻一点头,又缓慢地摇了摇头。

沮授读懂了荀谌传达给他的意思。

点头是赞同他的观点。

尽管荀谌曾经评价吕昭喜欢剑走偏锋,并非长远之道,但那是她的用兵风格,在经略地盘的时候,她一贯脚踏实地,稳中求进。

吕昭可以为了与曹操的联盟放弃半个颍川,也可以在理智地评估自身实力后,做出推举刘备上任徐州牧,而非自己占据徐州的决定。

那可是一整个徐州,富庶程度不输兖州,面积还比兖州大。

吕昭能放弃直接控制徐州,为何不能再放弃一次兖州?

只要她眼光足够长远,在袁绍的拖延中理解了他的真实意图,她就能做出最有利的正确抉择。

甚至可能不需要等袁绍势力出招,她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一口气吞掉兖州。兖州士族已经送了她两个郡,她会先把两个郡好好消化,再图谋更多的东西。

摇头则是给沮授善意的提醒,提醒他不要继续争辩了,再辩下去,把袁绍惹急了,不好收场。

虽然不是郭图的本意,但他话说的没错,沮授与他的争论确实没意义。

冀州安稳太久了,这里的安稳并非指环境的安稳,而是利益分配的“安稳”。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够所有人瓜分后心满意足的大蛋糕了,与公孙瓒的战事过于拖延,产出抵消投入后得到的盈余少得可怜,大家都感觉十分疲惫,迫切需要一场全新的胜利来激励人心。

如果不能对外扩展,寻找新资源的同时消耗掉多余精力,内部的派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