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三国]
  4. 第129章 见龙在田81
设置

第129章 见龙在田81(2 / 4)


五……呃我怎么数不清了?!

就在诸葛亮即将陷入混乱时,他的脑海中响起了吕昭充满鼓励的声音:【二郎,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诸葛亮猝不及防,差点儿错手扔了教材。他拼尽全力才维持住表面的淡定没有失态,【女、女郎?】

【对,是我,】吕昭解释道,【我能找来的年龄合适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了,你看着人少是因为梦境中空间界限模糊的缘故。】

梦境是无限广阔的,并不存在宫殿太小、人太多放不下的问题。但上万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即使孩子们排列整齐,放眼望去也是乌泱泱的一大片,连人长什么模样都看不清,更别说好好听讲了。

吕昭用了个小技巧,她引导孩子们进入梦境时,按照不同地域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每组五十人,这五十人会一同进入学堂,他们只能看到彼此和诸葛亮,看不到其他组。诸葛亮虽然能看到所有人,但他对学堂中学生数量的认知是五十,所以才会出现仔细去数时,却怎么也数不清的情况。

【明白了吗?】吕昭问。

【明白了……吧。】诸葛亮默默叹了口气,心想管他呢,我只负责教书,其余的不重要。

他努力回忆自己第一天读书时的场景,将其一比一复制过来:“翻开第一页,先听我读一遍……”

*

刘协于汉廷风雨飘摇之际,被董卓当作傀儡推上台前,手中毫无实权,只是个吉祥物。他曾经以为只要除掉董卓,一切就能回归正常。可董卓死了,天下仍然未定,野心膨胀的豪强们纷纷拥兵自立,割据一方,既不听宣也不听调,大有将他一脚踢开,改天还日的势头。

老臣们为了维持汉室的稳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看着他们折腾,小皇帝一方面心怀感激,一方面却也觉得迷茫。他读了些历史,知道本朝有很多幼主登基,太后垂帘听政,外戚把持朝政的情况。他也能算幼主,但没有外戚扶持,宦官们也在十常侍之乱中被袁绍带人杀得差不多了,眼下他唯一能依仗的,仅仅是这帮忠心耿耿的士族。

……士族真的忠心吗?

王允无疑是忠心的。就他每天拼命的样子,小皇帝非常担心他有一天会硬生生熬死在工作岗位上。他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担忧,吕昭深以为然,用苍鹰快递给他送了不少据说是“保健品”的东西,他悄悄把它们掺入食物中,在接见王允时哄骗他吃下……

保健品确实有效,王允的精神肉眼可见的变好了,身体也比以前更加硬朗,太医令把过脉后表示司徒完全没问题,反倒是司徒手下的小年轻们有几个不太行,已经熬病了,需要静心休养。

小皇帝得知后无语凝噎,感觉事情陷入了死循环:不给王允吃保健品,怕他卷过头把自己卷死;给王允吃保健品,老爷子卷得更起劲儿了……

皇甫嵩也很忠心。吕布被排挤出长安后,是皇甫嵩接手了兵权,招降李傕、郭汜,安抚马腾、韩遂,稳定京畿。如果没有他,司隶地区恐怕还会处于动荡之中。

还有太尉马日磾、光禄大夫杨彪……这些老臣们陪伴他度过了从洛阳到长安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一直坚定不移地拥护他的统治。

他们是士族,袁绍袁术也是士族。

士族拥护汉室,士族也在辅佐袁家。

小皇帝想起了自己曾经问过吕昭,并得到了肯定答案的问题:党锢之祸乃是宦官弄权导致的,而宦官能掌握的权利,是皇帝给予的。

由此延伸出另一个问题:皇帝为什么要给宦官权力?

因为年幼的皇帝总有长大亲政的一天,但已经尝到甜头的外戚却不愿意交还权力,皇帝举目四望,母族不敢靠,士族跟母族眉来眼去,除了宦官,他们找不到更加靠谱的盟友了。

反正宦官没有后代,完全依靠皇帝而活,皇帝用得非常放心。

我将来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吗?不知道多少此午夜惊醒,小皇帝都会控制不住地想起这个问题,他坐在宽阔的床上,双手抱着膝盖,把自己蜷成一团,静静地思索未来。

越想越迷茫。

他不想随便怀疑朝臣,但他的想法并不重要,事实就摆在那儿,不会被任何人的念头左右。

他也并非不愿承担身为皇帝的责任,只是千头万绪缠绕成结,他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麻烦事一件接一件,问题解决了一个还有下一个再等待,这样的日子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有时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在人间了,而是正被无尽的黑影拖拽着朝深渊坠落。

摘掉皇帝的头衔,刘协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在经历了宫廷政变、董卓祸乱朝纲等一系列的灾难后,他还能保持着清醒和理智,如此心态已经远远胜过许多成年人了。

但他真的很累了,铁人也不能一直这样绷紧弦,他很需要放松,哪怕只是片刻的无忧无虑。

所以在被吕昭拉去热热闹闹过年的时候,小皇帝才会那么高兴。

刘协活到现在,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