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回到古代:我靠经商富可敌国
  4. 第379章 话不要说的太满
设置

第379章 话不要说的太满(1 / 2)


“啪!”

方永踢开身前的考桌,猛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你在激我?”

阿奴的事情暂且还有回转的余地,但定潮生关乎方家暗中操盘的琉璃产业,不仅是方家现如今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是绝对不能暴露在外的密辛。

一旦定潮生暴露,以他现在的实力,还没有绝对抗衡整个崔氏的把握。

李显庆眉头微皱,脸上带着几分讥讽之意。

“老夫就是在激你,你又能如何?”

“莫要忘了你现在的考生身份。”

“一旦踏出你所在的隔间,三年之内,你便再也没有堂堂正正做官的资格!”

方永眼睁睁看着李显庆挥袖而去,踏出隔间的半只脚终究还是收了回来。

下一届秋试要三年以后。

三年,他等不了。

方永做回位置,精神恍惚的看着桌上的考卷。

第一轮考的是经解。

所谓经解,便是默写四书五经或者对四书五经中的句子作出解释。

五张考卷,从上到下,大片区域被墨水渗透,有接近三成的题目已经模糊不清,然而李显庆刚才的态度,基本是不可能给他换考卷了。

这种关乎前程的考试,一道题目的对错就可能影响未来的一生。

仅仅

是涂抹的这一张,就注定他和秋试的解元之位无缘了。

方永叹了口气,精神恍惚的打量起了考题。

第一轮考试结束,考官把考卷收了回去。

第二天考的是诗赋。

李显庆如昨日一样,让方永写上名字之后,又在考卷上划了几笔。

经过一夜的休息和反思,方永隐隐想通了一些事情,对于李显庆的过分举动也便没有在放在眼里,只是尽可能做好当下,把看得清的题目全部做完。

第三天,李显庆再次做出同样的举动,并且用更加引人厌恶的言语讥讽,方永权当是个玩笑,从容应对了。

随后几天,方永把全部身心投入科考,除了做考卷就是吃饭睡觉,日子反倒感觉比在方府的时候轻松些。

九月十五。

秋试最后一场考试结束。

无数人从考场涌出,有的怨天尤人,大哭大闹,有的从容不迫,互相吹捧。

方永在宋延清等人的陪同下走出朝天宫,既没有提及考题,也没有询问那些归纳到聚贤阁下的考生们成绩。

朝天宫外,以沈碧落为首的方家众人早已在门前等候。

约莫五百人的队伍排列整齐,引得无数学子上前讨好。

方永刚刚从朝天宫里走出来,便见贺

子尺满脸堆笑的走上前来。

“恭喜主公,先得国子监监生资格,又得举人之身份。”

“今日过后,主公便可以驰骋官场了。”

方永扭头看了贺子尺一眼,“你已经听到监生考试的排名消息了?”

见贺子尺摇头,方永不禁皱了皱眉头,沉声教训道,“下一次说话注意点儿。”

“事无定论之前,话不要说的太满……”

国子监招生考试一般会在秋试结束后一天放榜,也便是明天。

在此之前,榜单对所有人保密。

这一次的秋试,李显庆的确给他上了一课,一堂足以铭记一生的课。

他想来喜欢运筹帷幄,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算计之内,定潮生的身份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但李显庆知道定潮生的身份,是他没有料到的。

李显庆知道,证明其他人也有可能知道。

芸芸众生,所有人都把自己当成了下棋的那个人,殊不知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棋子。

他对自己的谋划太过自信,往往忽略了自己下棋的时候,其他棋手也在这副天下棋盘上下着自己的棋。

天下万物,风云变化,应当见微知著,随机应变,在下一个变化没有落实之前,永远也不要把自己的招数

暴露在别人眼中。

“安排几个心腹去京城,壮大京城聚贤阁,为赶赴京都做准备。”

方永向贺子尺叮嘱了移居,绕过恭维的人群走向沈碧落,拉着沈碧落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向方府行驶着。

没等方永问话,沈碧落便把早就准备好的账本递了过来。

“受到朝廷征战的影响,地方百姓恐慌,消费缩减,方府的应收也比往常缩减了近一半,估摸着要等漠北战事结束之后才能完全恢复了。”

“另外,方府从沈家海外归来的商船中分到了不少好东西,不过除了第一批商船了粮食运到了城西封地,后续商船运来的粮食……”

“都被陛下提前截胡了。”

方永粗略的扫了一眼账本,淡淡询问道,“给钱了吗?”

“给了,但不多。”沈碧落从怀里掏出售卖粮食的合约,递到了方永面前。

“是大伯绕过我们沈家其他几脉做的主,粮食收购的价格比朝廷向王氏一族收购的价格还要低三文钱。”

方永象征性的点了点头,没去接合约。

萧衍提前派人截胡,在他的意料之内。

江南作为产粮重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